
(香港文匯網記者 任芳頡 郭瀚林 北京報道)國家能源局相關發言人20日在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不論從比較優勢還是全球市場需求的角度來說,我國新能源產業都不存在所謂的「產能過剩」問題。另外,針對當前中國光伏行業競爭激烈的問題,國家能源局將採取積極措施,持續鞏固光伏發電的新增裝機市場,並合理引導光伏上游產能釋放,避免低端產能重複建設,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我國的新能源行業是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進產能,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了巨大貢獻。」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說,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態,在任何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體都可能發生,而且適度的供大於求有助於整個產業技術進步和產品成本下降,解決這些問題主要依靠市場按照價值規律來進行調節。
「以光伏為例,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測算,為了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2030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將超過54億千瓦,是2023年全球累計裝機量的近4倍。其發展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他指出,中國光伏行業上游是以民營企業為主體,企業競爭充分,出於對未來市場的樂觀預期,企業紛紛選擇擴產。同時,光伏產業的技術進步速度非常快,整個產能設備投資成本大幅下降,企業不斷投產先進產能以維持整個市場競爭力。
章建華強調,國際合作的本質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各國在綠色轉型中有着廣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空間,中國希望與各方一道,堅持公平競爭、開放合作的市場經濟基本原則,共同完善清潔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共享知識和經驗,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作出應有的貢獻。
合理引導光伏上游產能釋放 避免低端產能重複建設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表示,當前,中國光伏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為了引導產業健康發展,首先要鞏固國內光伏發電的新增裝機市場,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發展並重,一方面將加強建設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另一方面,穩妥實施「千家萬戶沐光行動」,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讓穩定的國內市場成為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盤」和「壓艙石」。同時,還要加快建設新能源基礎設施網絡,提高電網對包括光伏在內的新能源發電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
李創軍還提到,國家能源局將會同相關部門組織行業協會適時發布產業規模、產能利用率和市場需求等信息,合理引導光伏上游產能建設和釋放,避免低端產能重複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