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教師創立特教關注組織 冀消除社會標籤
當很多學生讀大學時仍在忙於打機、扮靚、行街睇戲,甚至對前途感到惘然的時候,21歲就讀香港中文大學中文及教育課程四年級的梁詠荍卻早已收穫一份豐盛、亮麗的履歷表。她很早已加入服務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生的社企和學生服務隊;兩年前更創立了本港首個關注SEN的青年組織「SEN With You」,致力提升社會對SEN群體的認知。去年初,她夥拍友人創業,開發香港首個以AI(人工智能)批改中文作文的教育科技軟件「巫筆」,可望提升教師改文效率。憑着對弱勢社群的關懷、熱誠,對教育科技的創新意念,以及高度行動力,為詠荍帶來大大小小的獎項。未來,她希望繼續在教育範疇探索更多可能性,並與其他有志者一起,為共融社會作出貢獻。◆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
梁詠荍是土生土長的香港女孩,大二時在教學工作中接觸到一位有讀寫障礙的孩子,當她鼓勵家長尋求專業協助時,卻遭對方拒絕,「家長不希望孩子被貼上SEN的標籤,孩子也因此失去了盡早獲得協助的機會。」這段經歷,在詠荍心中種下了幫助SEN學童的念頭。
她在加入SEN社企「童創文化」時,接受過特殊教育的導師培訓。其間她看到這些學生所面臨的困境,也發現社會對SEN的了解不夠全面,「例如許多人誤以為SEN學生成績一定較差,但有些自閉症學生智力驚人,有超群的記憶力;有些過度活躍症的學生也可以非常聰明。」
她還觀察到,社會貶低SEN學童的態度、對早期識別的認知不足,令許多有潛力的學童錯過了介入的黃金時期,大大影響到其學習表現和個人成長。而來自基層的SEN學童,更難獲得適切的支援,進一步加劇了貧富差距,造成跨代貧窮。凡此種種,更激發她改變現狀的決心。
為更了解SEN,詠荍亦加入了中大的「uShine SEN服務隊」,校方希望uShine成員與SEN學生互相扶持,充實大學的生活。詠荍在uShine修讀了精神健康急救課程,學會製作盲人點字筆記,慢慢她發現只有凝聚青年力量,才可以推動社會變化,提升社會對SEN的認知,消除標籤。
於是她下定決心創立「SEN With You」(特殊教育青年會),並在網站分享SEN資訊,大力推廣社會共融。讓詠荍驚喜的是,這個小小的組織,竟帶來漣漪效應,一些SEN人士會主動聯絡、分享自身故事,有些巿民看過讀寫障礙症和自閉症信息後,認為自己可能是潛在病患,想尋求專家幫助。這個平台後來獲得校方的資助,再接再厲籌辦精神健康周,邀請到曾患抑鬱症的中學生現身說法,引起很多參加者的共情,令社會對情緒病更了解。
在去年大學本科生入學典禮上,詠荍再次倡導特殊教育支援的重要性,曾在泰國聯合國會議中心舉行的大學學者領袖研討會上發表演講,更在未來創新領袖之旅的交流活動中代表香港,與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青年領袖探討創科經驗,並於耶魯大學就教育與科技進行學術交流。
通過不同場合的活動和宣講機會,她希望愈來愈多人加入,凝聚成社會力量,令社會變得更平等。這兩三年的歷程讓她明白到,即使是普通大學生,也能為改變社會出力。
培訓大學生成SEN導師
她笑言:「我們看到香港社會的需求,但是沒有人成為帶頭者,於是我們擔當起改變者的角色,雖然我們只是一群普通的在學青年,但憑着熱情,從簡單的服務開始,逐漸積累經驗,現在已經籌辦了多項大型活動,如共融盃,並且支援課後特殊教育需求的託管,培訓學生成為共融領袖,培訓大學生成為SEN的導師,並獲得YMCA、宣明會等機構的合作機會,能幫助更多學生。」
作為準教師,詠荍認為教育平等是她的理想,「雖然實現絕對平等聽起來有些理想化,但我相信只要自己能堅定地追求,不管前路如何,日後回想起來,或許會發現,這個世界會因為我而變得更好一點。」
梁詠荍個人履歷
獎項及成就
◆香港十大傑出大學生獎
◆香港義工獎(傑出青年義工獎)
◆第十屆傑出準教師獎
◆香港傑出專上學生服務獎
◆香港中文大學傑出學生獎(社會服務組)
創業創新
◆香港科技園Techathon 2023教育科技與
藝術科技組亞軍
◆中大校友傳承基金創業創新獎學金
◆中大校長盃學生創業比賽2024亞軍
資料來源:受訪者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