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詠荍說話語速不疾不徐,但做實事的行動力卻很驚人,小小的腦袋裝着很多有意思的點子期望實現,其中一項就是創業。她在參加耶魯大學和新亞書院交流計劃期間,觀察到人工智能(AI)高速發展,「當時我深入研究了『教育×技術』的主題,恰好與ChatGPT的出現脗合。作為一名準教師,我特別明白老師批改作文工作非常繁重,故萌生了開發AI批改作文平台的想法,希望可以幫助老師提高效率。」回港後,她與團隊開發了名為「巫筆」系統,並在香港科技園舉辦的「Techathon 2023」中勇奪亞軍和100萬元資助,開啟了創新創業之路。
在詠荍投入到人工智能和教育交叉領域探索的同時,其團隊的「AI GPT-4在中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項目在粵港澳高校漢語言教育聯盟學生論文比賽中獲得了三等獎,也增加了他們在AI教學工具研發方面的信心。
「巫筆」的定位是教學輔助工具,是嵌入ChatGPT等AI工具,再透過機械學習(Machine Learning)與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兩項技術,根據寫作題目生成審題提示和寫作建議。教師掃描學生作文後,系統可自動批改,給出準確分數和詳細且個性化評語,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和成績,也可減輕老師工作量。
詠荍分享指,「一開始,我們以為愈詳細的作文評語對學生的幫助愈大,因此初版『巫筆』生成的反饋非常冗長。後來我們發現老師並沒有足夠的時間閱讀那麼長的評語,同時學生們也會失去閱讀興趣。經過深思熟慮後,我們對系統進行了改進,將評語精簡成扼要的點評。」
教材生成功能 引發學生即時討論
為了適應課程改革,「巫筆」系統還能自動製作適用於2024年DSE的模擬實用文試題和參考範文,以幫助教師備課,讓學生掌握考核重點。「巫筆」的教材生成功能可引發學生即時討論和參與,增加寫作教學的互動性。至於自動批改作文功能,則能讓學生了解自身寫作水平,閱讀針對性的評語,掌握寫作策略,提高文章的質素。
20校試用 每所學校獲500用額
詠荍強調,研發「巫筆」是要促進中文學與教,旨在減輕教師的負擔,提高教學效果,而非讓人工智能替代專業教師,「老師在啟發學生思考、促進多元發展方面的重要性,無論多麼先進的人工智能,都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目前「巫筆」已有20間學校試用,可為每所參與學校提供500個使用限額,讓老師嘗試「巫筆」應用程式的不同功能。◆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