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呆呆

朋友在朋友圈感慨說:廣東的雨下了足足兩個月還不停,我回應:馬孔多的雨下了4年零11個月呢。話題從惱人的雨轉到了《百年孤獨》和讀書的樂趣。

還有朋友在朋友圈感嘆廣東人的樂觀,也因為雨。別的地方要是連下兩個月的雨,人都愁死了,廣東人卻高興得很,因為「水為財」,哪怕雨天外出麻煩,也很高興地認為是「貴人出門多風雨」。從「清明時節雨紛紛」,一直下到舊曆5月還纏綿不休的龍舟雨,廣東人都是開開心心的,又因5月雨水的充沛讓河水上漲,到了端午這天河道水足,才好扒龍舟。清初的廣東學者屈大均因此在《廣東新語》中記述:「五月時,洪流滂濞,放於百里。」

廣東人凡事講究「好意頭」,據說端午的龍舟寓意吉祥,可辟邪消災,嶺南水鄉幾千年前就有扒龍舟的習俗,不管後來是為了紀念屈原,還是為了祭曹娥、祭水神、祭龍神、祭伍子胥等,廣東人只求「龍舟扒得快,今年好世界」。

龍舟不僅是要「扒」,更要「觀」。屈大均在《廣東新語》裏描述「鄉人為龍舟之會,觀者畫船雲合,首尾相銜,士女如山,乘潮下上,日已暮而未散。龍舟長十餘丈,高七八尺,龍髯去水二尺。額與項坐六七人。中有錦亭,坐倍之。旗者、蓋者、鉦鼓者、揮橈擊枻者,不下七八十人。競渡則驚濤湧起,雷雨交馳。舟去而水痕久不能合。斯亦遊觀之至侈者。」由此也可見觀者的興致之濃。

我小時候曾住在英德,每逢端午,北江兩岸的墟鎮無論疍民還是岸民都要扒龍舟。我怕水,又不喜人多,很少到江邊去看扒龍舟,弟弟與我相反,幾乎是年年都要去的。一年端午,為了坐車到江對岸去看熱鬧,弟弟竟把父親新買給他的塑料涼鞋拿到收購站去當廢品賣了,幾塊錢的新鞋子僅賣了幾毛錢,只為湊夠過江的路費。其實小孩子去看扒龍舟,除了看熱鬧,還有一個小小的奢望:好運的話能蹭到幾口划手們的龍船飯。那時專門做來犒勞扒龍舟划手的龍船飯是用糯米、蝦米、臘肉丁、香菇等食材做成的,聞起來香噴噴的,大人都很喜歡吃,小孩子更是看着就要流口水。

賣了新鞋子的弟弟後來回到家被父親狠狠地打了一頓。弟弟挨完打,哭完,又笑:這下雖然沒有鞋子穿了,但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被老爸打了也不覺得疼……不過,我猜弟弟是因為回味起他在江邊成功蹭到的龍船飯的香味,才不覺得挨打的疼。

端午節白天艷陽高照,晚上又下起了傾盆大雨。今年是龍年,《易經·乾卦》中有說「風從虎,雲從龍」,看來雨自然還是要下的。不過,下雨天讀書,哪怕再讀一遍《百年孤獨》,有雨聲相伴,便不覺孤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