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組織召開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民航高質量發展會議」,來自粵港澳等20家民航企事業單位集聚,凝聚共識攜手構建「統籌有力、優勢互補、競合共贏」的民航協同發展新格局。目前大灣區民航主要依賴於各市場主體的自發合作,同質化競爭、定位重疊、空域緊張等問題難以有效解決,必須從中央層面進行協調,強化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共識,攜手構建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新格局,提升灣區機場群整體競爭力,打造引領全球、高質量發展的世界級航空綜合樞紐。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不斷提速,「航線上的大灣區」通達全球,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正加速形成。目前大灣區內共有7個運輸機場、12條跑道;去年大灣區機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8億人次,貨郵吞吐量803萬噸,飛機起降128.4萬架次,發展空間持續拓展。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到2030年,大灣區航空客貨運需求量將達3.87億人次、2,000萬噸。隨着灣區航空客貨運需求量越來越大,更需要發揮協同優勢、錯位發展、良性互動,達至互利共贏。不過,由於產權歸屬、利益主體、運行標準、定位分工等多方面原因,目前大灣區主要機場航線網絡重複建設情況普遍,同質化競爭激烈,且區內空域結構複雜,機場群呈多中心發展格局;大灣區空域小、流量大、跑道交錯、飛行複雜,素有「全世界最複雜空域」之稱,因區內空域涉及廣州、珠海、香港三個空域管制區,分屬香港民航處及國家民航局管理,加上香港與內地空域制度等存在諸多差異,造成有限的空域資源未能充分利用,成為制約大灣區航空業發展的瓶頸。

大灣區民航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協同此一關鍵詞。此次會議提出推進「珠三角運管委」試點工作起步並且逐步向縱深發展,以「珠三角運行協同平台」建設融合港澳民航運行機制,逐步朝着實現建設「大灣區運管委」的目標邁進,正正顯示在中央層面加強統籌協調,大灣區民航以協同發展為突破口,以「三步走」路線圖,令灣區各大機場定位更加清晰、避免同質化競爭,以強化大灣區民航「一盤棋」的意識,打破發展瓶頸,提升運行效能,拓展發展空間。

2022年6月,中南空管局「珠三角運行協調管理委員會」正式運行。當年6月,華南地區雷雨天氣多發,「珠三角運管委」與廣州、深圳、珠海機場運管委開展首次會商,成功協調4個航班實施協同改航,克服了雷雨天氣的不利影響,確保航班運行安全順暢,標誌着「珠三角運管委」正式運行,使珠三角機場群從單機場運行向多機場協同運行邁出了重要一步。

目前,大灣區內各機場互動合作、協同發展不斷加強。去年底「經珠港飛」政策正式實施,業內人士分析,該項目年服務旅客量有望達50萬人次,不僅讓旅客有更多國際出行的選擇,而且充分發揮了港珠澳大橋的貫通聯繫作用。未來要深化港珠兩地機場資源整合,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資金流在大灣區內高效流動,同樣需要高層次的協調機制統籌,更有效推動大灣區民航錯位發展、有序競合、良性互動。

展望未來,「大灣區運管委」可作為國家層面的灣區民航統一協調與監管機構,統籌分配航權、航線等資源,以提升灣區機場群整體競爭力為目標,加快實現大灣區機場群協同發展,並可在機場間相互參股進行創新探索,讓灣區機場群成為利益共同體,探索逐步實施一體化協同運行方案,打造機場集群效應,共同提升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