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南京舉行「加快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打造江蘇高質量發展強勁支點」專場新聞發布會。香港文匯網記者陳旻攝影

(香港文匯網記者 陳旻 南京報道 )「徐州聚力建設雙向開放高地,打造引領帶動力更強的『支點』」。5月31日,中共徐州市委副書記、徐州市市長王劍鋒在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堅定信心、鼓足幹勁、勇挑大樑——奮力書寫『走在前、做示範』新答卷」新聞發布活動第三場——「加快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打造江蘇高質量發展強勁支點」專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全國《計劃報告》中,把「制定淮海經濟區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列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徐州將深度融入和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水平運營淮海國際陸港、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等平台,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做大開放型經濟,放大江蘇東西雙向開放門戶、「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作用,助力江蘇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

中共徐州市委副書記、徐州市市長王劍鋒介紹徐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香港文匯網記者陳旻攝影

王劍鋒介紹道,2023年,徐州躍居全國先進製造業百強第22位,工程機械入選首批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經濟總量達到8900億元(人民幣,下同)、連續跨了兩個千億元台階。近幾年,徐州經濟總量占淮海經濟區的比重保持在20%以上。下一步徐州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圍繞建設「343」創新產業集群,做強工程機械、綠色低碳能源、新材料三大優勢產業,發展數字經濟、集成電路與ICT、醫藥健康、安全應急四大新興產業,鞏固提升精品鋼材、高端紡織、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三大特色產業,穩固中國工程機械之都地位,持續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區域金融服務中心建設,加快提升工業和服務業量級,2025年邁入GDP萬億城市行列,持續為江蘇貢獻更多優質增量,提高在區域經濟中的分量。

中共徐州市委常委、徐州市常務副市長王先正回答記者提問。香港文匯網記者陳旻攝影

2017年,國務院在批覆《徐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中,正式明確徐州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定位;同年,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1+3」重點功能區戰略,賦予了徐州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重任。今年全國兩會上,國家發改委將制定淮海經濟區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寫入了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報告,作為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三大政策舉措之一。對此,中共徐州市委常委、徐州市常務副市長王先正認為,「這對徐州和淮海經濟區10個城市來說,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戰略發展機遇。」

發布會上,王先正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徐州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也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處於國家多個區域重大戰略的交匯地帶。徐州主動找準切入點和契合點,向南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向北積極呼應京津冀協同發展,向西與霍爾果斯等口岸強化互聯互通,向東與連雲港共建「一帶一路」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標桿示範項目,既承接南北集聚高端要素,又鏈接東西服務雙向開放。

徐州市副市長孫文華回答記者提問。香港文匯網記者陳旻攝影

此外,徐州作為淮海經濟區的地理幾何中心,經濟體量、城市功能、科教資源都位居區域首位。徐州主動扛起「頭馬」擔當,牽頭成立了工程機械、新醫藥、現代物流等區域產業聯盟,組建了首期規模20億元的區域產業投資基金,先後建成宿州—徐州和淮北—徐州等省際毗鄰地區產業合作園區,徐州淮海國際陸港、金融服務中心、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等功能平台為區域發展不斷賦能,更大範圍聯動區域創新鏈、供應鏈、產業鏈和人才鏈,輻射帶動省際毗鄰地區協同發力、加速崛起。

徐州市副市長吳衛東回答記者提問。香港文匯網記者陳旻攝影

「淮海經濟區是蘇魯豫皖10個城市共同的名字,構建「淮海一家親」也是各地一致的追求。」王先正說,2018年以來,徐州相繼召開了六屆協同發展座談會,簽署合作協議18項,已經從最初的人員互訪,變成全方位的對接合作,在交通互聯互通、產業承接對接、生態聯防聯治、民生共建共享等領域,扎實開展52個合作事項,應該說,協同發展全面駛入「快車道」。

徐州市副市長林斌回答記者提問。香港文匯網記者陳旻攝影

王先正表示,徐州將搶抓國家編制淮海經濟區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的重大機遇,持續增強中心城市集聚輻射力、綜合承載力、區域影響力,積極爭取重大政策、重大事項、重大改革試點,着力提升淮海經濟區在全國重大生產力布局中的戰略地位。

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副主任 胡竹主持新聞發布會。香港文匯網記者陳旻攝影

徐州市副市長孫文華、吳衛東、林斌,參加專場新聞發布會,並現場回答記者提問。

(完)

責任編輯: 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