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茲海默症,又稱腦退化症,是一種腦部認知功能障礙的疾病,一般患者會在記憶、理解和表達能力方面逐漸衰退。患病初期會容易忘記剛發生或曾經熟悉的事情,例如忘記如何回家;如病情惡化,患者在溝通和說話方面亦會變得困難,嚴重的更無法辨認親友。
根據香港政府委託中大醫學院在2023年完成的一項全港長者精神健康調查,在4,500名受訪的60歲及以上的長者中,患有輕度和嚴重認知障礙症的比率分別為 22%和 9.7%,有約七成居於安老院舍長者罹患嚴重的認知障礙症,情況令人擔憂。
隨着人工智能(AI)的發展,或可有效地及早發現是否患上阿茲海默症。中大醫學院領導的國際團隊成功開發全球首個基於視網膜照片檢測阿茲海默症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模型,該模型於檢測阿茲海默症的準確度為83.6%,成果喜人。
研究團隊利用了648 名阿茲海默症患者的 5,598 張視網膜照片和 3,240 名未患阿茲海默症的人的 7,351 張視網膜照片,對一個由Google Research基於卷積神經網絡(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框架下的模型 EfficientNet 為主幹進行訓練。
模型可透過輸入檢測者的四張視網膜照片(左右眼兩張以視神經及黃斑為中心的照片)進行特徵提取,根據特徵分析及推理得出檢測的結果。
另外,亦可加入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例如長期病患、年齡、性別等,來推斷是否患上阿茲海默症。
過往檢查阿茲海默症的過程繁複或具有入侵性,例如正電子電腦掃描或脊椎穿刺提取腦髓液等,而且費用往往由幾千元至幾萬元不等,因此不能廣泛地在社區應用。
有助社區篩檢 把握治療時機
現在以視網膜照片作檢測,能夠大大減低檢測的成本,並可在短時間內得出結果,將來更可在一些眼科中心、保健所及醫療診所中推行,大大減少求診者的輪候時間,亦有助在社區中進行篩檢,讓市民能夠及早發現,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 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 https://cuhkjc-aiforfuture.hk/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及教育學院聯合主辦,旨在透過建構可持續的AI教育生態系統將AI帶入主流教育。通過獨有且內容全面的AI課程、創新AI學習套件、建立教師網絡並提供AI教學增值,計劃將為香港的科技教育寫下新一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