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耀博士希望為香港發掘更多科研人才。 作者供圖

車淑梅

香港要搶人才,實際培育人才更為重要,「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香港STEM之父」、「香港造星之父」黃金耀博士在這方面一直不遺餘力地付出。由2004年「星之子」陳易希之後,20年來黃博士造就了15位「星之子」和兩位「星之女」。

「是的,他們都是在一些國際大型創科比賽中獲得大獎,『國際天文聯盟』這組織便給予他們一個小行星的命名,表揚同學在創科科學工程方面出色的表現!」

其實黃博士本身也是一粒奪目的明星,智商高達147,10歲單人遠赴英國留學,是倫敦大學半導體材料科學博士,1994年回港,其後紆尊降貴放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的身份,投身教育界當中學老師,就是希望為香港發掘更多科研人才。

2006年黃博士轉跑道成為「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總監,2021年更成為「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學苑是政府全資的,在全世界也是罕有的非牟利機構,全是10至18歲香港的中小學生,要先考進來當學員,平日在校上課,凡周六周日學校假期都可以免費享受我們的課程服務,現有學員共8,200人。他們會挑選有興趣的課堂,每年有300多個課程,由幾小時至100小時,不用考試,總之學校沒有的我們就會教,致力加強他們的創新能力。」

「其實科技日新月異,試想如果沒有發明家,我們的日子怎樣過?我們坐着的椅子、穿着的衣服、戴着的眼鏡等等都是發明家發明的,但我們同時不要太依賴和濫用科技,不要被科技控制,這個要拿捏得好準確。這兩年,我在培訓課程中,我加多了幾項重點,首先溝通方面,要有『同理心』,因為科技是做給人們使用的,要了解身邊人的需要,否則只是紙上談兵;接着,便是『誠信』,無論在比賽和做人都要對得起自己,不可以作弊;還有『道德』,科技是雙刃劍,一定要想着科技是善良的,造福人類。」

另外,「溝通」更是重點,將發明品介紹說得太複雜別人不會明白,要多看廣告或者接觸一些推銷員學習一下,增強溝通能力。「抗逆」方面,資優學生都比較弱,因為自覺聰明有包袱唔輸得,不肯參加比賽怕得第二。我強調比賽只是過程,要做一個謙卑的人,假使對方不如自己,但可能在某些範疇比自己強,都要在人家身上學習。正如我當年修讀天文學,我領悟到人類的渺小,比起整個宇宙,地球只是一顆小沙粒,所以我們的眼界和胸懷一定要廣要闊 ,萬事創意!

黃金耀博士感謝律師太太對自己的支持,讓他可以不斷突破造星之路,扶掖更多創科人才登上高峰,並非要人人見到他們,而是讓他們見到全世界,幫助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