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叢 仁
這個星期我的注意力都被「雙城」佔據了,包括票房節節上升,叫好又叫座的港產片《九龍城寨之圍城》和上星期在本欄已介紹過的國劇《城中之城》。
挾着千萬香港票房和逐個億人民幣攀升的內地票房氣勢,讓我即使錯過了明星謝票場,也急急找個空檔走進戲院捧場。先說《九龍城寨之圍城》,行內人都說是近年港產片的佼佼者。城寨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這個三不管地帶的神秘感,烘托劇本背後的故事,用CG技術重建城寨,讓新生代能回到「我想飲綠寶」的年代,親歷城寨風光。
坦白,儘管重塑城寨並不容易,但以我當年經常進出城寨留下來的印象,這個砌出來的城寨,只能反映當時陰暗的一面,其實城寨有不少志願服務單位進駐,清拆前的歲月,也不至於那麼惡劣,畫面不過是為劇情需要而堆砌吧!
《九龍城寨之圍城》的成功,我認為應歸功於鮮明的角色塑造。古天樂飾演的龍捲風和伍允龍飾演的癲喪反派,都令觀眾耳目一新,洪金寶仍是洪金寶,任賢齊在片中不修邊幅的扮相,可說是徹底犧牲,郭富城大配角的演繹,相信又是一場畀面派對,劇本故事完全環繞着林峯(見圖)的角色發展,並沒有迂迴曲折,節奏隨武打場面拍和,拳拳到肉打得精彩。
這套純官能刺激的影片與我過去數周一直追看的《城中之城》有着天與地的分野,前者黑社會黑吃黑,說的是上一代的恩怨,不應禍延下一代。但另一邊廂,我看罷40集《城中之城》後,還是存在「難為正邪定分界」的迷思,爭取業績與程序犯錯是否無法走在同一條線上共存?從沒反對犯法要受制裁,但此劇的導演,成功利用主角于和偉與各個角色人物的對手戲、對白和煽情的手法,令觀眾暗地裏對趙行長的遭遇感到不值。
無論是搖搖欲墜的九龍城寨,還是石屎森林的金融中心,人面獸心與獸面人心處處皆是。戲劇如人生,冥冥中把偷渡來港的林峯帶回城寨,也把一生清廉的于和偉幾乎逼上輕生之路,命運常是解說不公平的道理,在畫面上替角色不值,總好過在現實中偏我遇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