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許朝英博士(左)介紹我認識了極地探險家何建宗教授(中)。 作者供圖

車淑梅

到過南北極20多次的極地探險家、國際知名紅潮和水質研究專家、6年前以部分退休金在北極創辦了香港極地研究中心「紫荊站」的創辦人何建宗教授,這位培正中學畢業生成為科學家的原因原來與種花有關。「小時候住在紅磡,媽媽愛種花,看見開花結果覺得好神妙,每天在清晨日落淋花,看見很多良辰美景,從此對大自然產生了莫大的愛好!」

教授在中大主修生物系,再到英國曼徹斯特深造環境資源學,接着計劃到利物浦完成博士夢,「我尚未起行師傅莊重地對我說,如果我是你,我會返回香港,中國開始改革開放,英國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如果你回到香港,他們會很珍惜你,你的貢獻將會很大,香港需要人才,真感恩人生有好師傅!」

1981年教授回來是「環境保護署」的開國元老之一,與今天的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是同僚,後來更出任了公開大學科技學院的院長。他跟極地結緣在1993年,與李樂詩博士有關,「當年新華社教科部的部長邀請我到北京參加『中國青年環境論壇』,發表一篇論文論述香港水質的過去、現在與將來。完成後李樂詩博士前來握手,直指南極需要科學家去做科研,你有興趣嗎?我當然答應了!」

教授鼓起勇氣向太太說明,她唯一條件是平平安安地回來,一切交託給神!「當時我們以『香港科技協進會』的名義前往,專業人士中有現時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他擔任司庫。南極是個風雲色變的地方,那天12月28日我們坐着橡皮艇去海洋考察和取水樣本,船上8人,2小時後,超過5米的海浪從頭頂而來,折返長城站無可能,決定入韓國那個海灣避一避,衝了13次才成功,上岸時發現整個韓國站十多人站在那裏,手持望遠鏡和救生用具在那兒空着急。」

「當時我記得韓國站長說,南極並非玩遊戲的地方,是科研做事的地方!而負責開船的青島隊員說今天是他的生日,以為也是死忌。波哥(陳茂波)更用了收集樣本的樽,塞了一張字條,笑言留待幾十年後家人可尋回。從此大家成為了生死兄弟,定下每年這個日子食一餐,不覺已經30年了,地方愈吃愈高級,這幾年更移師財爺私人的官邸吃了。」

輕鬆往事分享完畢,何教授認真指出今年是中國極地考察40周年,科學家們不斷作出總結和創新,大家都為守住環境氣候生命線而努力。香港人感謝何教授提出「雪龍2」號訪港的要求,活動非常成功,環保種子植入了新一代的心裏,希望他們加快腳步,將科研精神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