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身養性也是修道的重要內容。 資料圖片

司馬承禎、修道與憂鬱症,三個貌似風馬牛不及的概念,卻有一條似有若無的脈絡。

司馬承禎是唐朝的道教宗師,以其深厚的道學造詣和卓越的文學才華,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遺產;修道,是源遠流長的精神修養方式,旨在提升人的內在品質,實現與宇宙合一的至高境界;憂鬱症是現代社會的常見心理疾病,為許多人的生活帶來了困擾。

唐代司馬承禎的修道方法,可否緩解今天的憂鬱症?

司馬承禎強調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和諧。這種想法對於治療憂鬱症有啟示作用,憂鬱症患者往往因為過度關注自身的負面情緒而陷入困境,而道法自然的思想則提醒我們要順應自然、接納自己,從而緩解憂鬱症狀。修道強調覺知、冥想、修身養性、善與慈悲、禪修與智慧等方面的修練。 這些實踐方法對於治療憂鬱症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覺知是修道的核心,它要求修行者時時刻刻保持對自己情緒和思緒的覺察,不被它們所控制。在憂鬱症患者身上,常常出現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等症狀,透過覺知訓練,患者可以更認識自己的情緒變化,進而調整心態,緩解憂鬱症狀。

其次,司馬承禎修道強調冥想,有助於培養專注力和覺知力,減輕壓力和焦慮。針對憂鬱症患者的實證研究表明,冥想練習可以顯著降低憂鬱症狀,並提高生活品質。

此外,修身養性也是修道的重要內容,它要求修行者培養道德、行為和生活方式,這對憂鬱症患者來說同樣具有重要意義。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患者可以逐漸走出憂鬱的陰影。

筆者有一個小秘密,就是每次寫這專欄也煩惱得接近憂鬱,煩惱於如何把東方的哲學文化和現代心理學結合,並介紹給讀者認識。於是,我想到修道的理念,總結出一些實踐方法作為治療憂鬱症的探討。

冥想可減輕壓力和焦慮

筆者透過覺知和冥想練習,可以提高自我覺察能力,減輕壓力和焦慮。 其次,修身養性的實踐,如改善生活習慣、培養正向的生活態度,也有助於緩解憂鬱症狀。 此外,借鏡司馬承禎道法自然的思想,我們可以學習接納自己、順應自然,從而走出憂鬱的困境。

一些研究也支持了這些實踐方法在治療憂鬱症中的有效性。 例如,認知行為療法(CBT)作為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透過幫助患者識別和改變負面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可以有效緩解憂鬱症狀。 這與修道中的覺知和冥想練習相契合,共同促進患者的心理復原。 此外,心理動力療法、人際心理治療等也在憂鬱症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它們與修道理念中的修身養性和善與慈悲等方面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透過覺知、冥想、修身養性等方面的修煉,結合現代心理治療方法,我們可以為憂鬱症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當然,這些實踐方法的應用也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和個別差異進行個人化調整,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司馬承禎如果能穿越到現代,應該能對輔導、心理治療及憂鬱症研究帶來核彈級的巨變。

劉國輝老師(學研社成員,在大專任教心理學十多年,愛用微觀角度分析宏觀事件,為朋友間風花雪月的話題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