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殷江宏 山東報道)從2018年起,教育部相繼啟動實施中小學銀齡講學計劃、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到目前為止,來自中國數十所大學的退休教師加入了該項目。山東大學從2021年起加入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青海師範大學和喀什大學成為山東大學對口受援高校。「儘管已近古稀之年,但是能夠繼續在熟悉的校園和青年學子一起進行教學和科研,我們感到又重新煥發了青春。」重回三尺講台繼續耕耘,山東大學的退休老教師們說,學生有收穫,我們也有收穫。

2021年10月,山東大學退休教授胡和勤和老伴吳鈞教授響應教育部「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攜手前往位於青藏高原的青海師範大學支教。兩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克服2000多米海拔落差帶來的身體不適,重回三尺講台繼續耕耘,轉眼已是三個年頭。

「我們教了一輩子書,和學生打了一輩子交道,心裏放不下的,還是學生、黑板和教案。」胡和勤和老伴吳鈞均為山東大學的退休教授,亦是銀齡支教青海師範大學團隊的成員,分別任教於外國語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他們住在青海師大安排的兩間相鄰宿舍裏,早上一起去趕7點30分前往新校區的班車,中午一起在食堂吃飯,晚上空閒時一起去圖書館——這是他們維持多年的習慣。夫婦二人在異鄉相依相伴,校園裏經常可以看到他們並肩出行的身影。

在西寧市,前往支教的老教授們首先要克服2000多米的海拔調整帶來的不適。胡和勤教授的腿上長了許多皮疹,起初只是局部有點癢,後來面積越來越大經常夜不能寐,直至一個學期結束返回山東後才慢慢消退。吳鈞教授身體相對好一些,但偶爾也會心臟不舒服,有一次講着課就覺得喘氣困難,學生告訴她可能和當地海拔高有關係。「我買了香港的益安寧備用,每次不舒服了就吃兩粒。」吳鈞告訴記者。

相同的經歷 兩代人的堅守

胡和勤、吳鈞兩位教授與西部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彼時,兩位教授的父輩同樣響應國家號召,分別從浙江和山東出發支援大西北,在甘肅一直奮鬥到退休。

「我們應該屬於甘二代,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西部長大,對西部懷有很深厚的情感。」胡和勤回憶,年輕時他和吳鈞曾在距蘭州市70公里的平安鎮張家寺插隊,一起喝過湟水河的水,湟水河是黃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流經青海和甘肅,匯入黃河後一路向東,最後在山東匯入大海,後來兩人又考上同一所大學。也正是因為相同的經歷,兩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走到了一起。從年少到白髮,夫妻二人對西部的牽念一如往昔。

其實,這是兩位教授第二次前往西部支教。2015年、2016年,胡和勤和吳鈞先後退休。胡和勤曾經任教過的河西學院(位於甘肅張掖)向兩位教授發來了邀約。他們一起受聘為河西學院的「祁連學者特聘教授」,一幹就是三年。聘期結束後,兩人本來計劃好好歇一歇。2021年,教育部關於「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的通知,讓他們再次踏上了高原支教之旅。

「我們從黃河尾山東來到黃河源,為縮小東西部教育差距作貢獻,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吳鈞、胡和勤夫婦說。

授課生動幽默 播下希望花籽

在青海師大支教三年,胡和勤、吳鈞教授的工作得到了師生們的高度認可。銀齡教師的聘期也是續簽之後又續簽。

「吳鈞教授知識淵博,授課風格幽默詼諧,使我們對學習英語翻譯專業增加了激情與興趣。」青海師大外國語學院的一名學生笑稱,自己所在的班級是被銀鈴支教政策砸中的幸運兒。

「有一句英文名句,歲月可以使你的皮膚長皺,但是不能使你的靈魂長皺。」吳鈞笑着說,做自己一直喜歡的教學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在教學中其實是潤物細無聲的,我教過的很多西部學生都特別愛學習,很多女學生說今後要像吳老師一樣在高校當老師——我們像撒花籽一樣的在高原上撒了一片種子,這些種子都生根發芽開花了。」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