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生日月,生日季;好友餐聚此起彼落,杯莫停! 作者供圖

鄧達智

筆者生日是4月中,家人之外,好朋友多,為免分身不暇過去都會選擇一間餐廳宴請數十好友不純為慶生,既然大家有心有意共聚一堂吃喝聯誼一樂也。

疫情影響,連續數個生日分開餐聚,最誇張的一次是疫情限聚令每桌最多只能共坐4人,跟某餐廳共識,擺15桌,60人同吃,既合法規又可聚首。那年從3月底吃到6月初,清楚記得,總共吃了39餐,從此以後本來腹部隱約可見的六塊腹肌,竟然變作一大塊肥腩,不知何年何月才可退減。

這之後不同朋友,聚成多個派對,在不同餐廳分別舉行餐聚,排期也是一回事,正常情況是從3月底至到5月中,今年三四月間去了日本及韓國追櫻花,那是超過20年沒做的事情,5月初至5月中又飛峇里島,所以生日餐聚一直排到6月中;朋友們都笑說人家生日頂多生日期間一整個月慶祝,名為生日月。閣下從生日到生日月,再而生日季,未免太誇張!

不斷被放上社交平台鋪文,切蛋糕的照片或錄影才誇張,不熟悉的人不斷發問:到底閣下哪天才是生日正日?怎可能切完一個蛋糕,又一個蛋糕?只能回答:感恩親朋戚友待我好,盛情難卻,藉着生日,大家歡聚有何不可?

面對和平日子過久了,今時今日天災人禍世界紛亂,人生得意須盡歡;老同學老友記聚首,免不了都會說句:得閒無事常相見。

這句話並非無因,數月下來不同歲數的朋友,70的、60的、50的,甚至40的、30的,因壽終正寢、因重病、因情緒而自我決定離世的消息接二連三傳來,都快要被習慣得幾乎有以下的反應:啊,原來你也在這裏!

聽來刺耳兼涼薄,事不離實,眼淚亦有限,慢慢漸乾枯;那天是我生日的正日,中午收到前輩好友剛剛離世的消息,站在中環人來人往趕路天橋的拐角,心情苦澀得不得了,眼角若隱若現滴下的眼淚未及用紙巾抹乾,已經消失無蹤,呆站中環那條熟悉的天橋上,我們曾經一起趕往展覽、活動、派對……無數次,那一刻忽爾獨自一人落單,多少重疊的懷念都不能將老友呼喚再站起來,跟我趕路並肩前行。

前輩遺願:她的喪禮,保持在小規模家人圍繞,安靜地舉行。

塵歸塵、土歸土之後,在教堂舉行的追思會,歡迎各路朋友參加,條件之一:慶祝曾經豐盛地度過的生命,呼籲與會者,身穿色彩繽紛衣服,放下悲傷停下眼淚,只記掛她的歡笑聲,她曾抱擁過的花樣年華。

面對離世如此態度,仍然在世的我們,當然要過得充滿色彩,未必莫使金樽空對月,必也人生得意須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