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聖歎貫華堂本《西廂記》。 網上圖片

金聖歎(1608—1661年),江蘇吳縣人,乃明末清初學者,極富才華,但在獨尊儒家理學的時代,他卻偏偏鍾情於稗官野史,終日飲酒批書,為正統文士所不齒。令他受重視的正是批註、改寫《水滸傳》。

所謂「金批《水滸傳》」,是指由清代名人金聖歎所批的《水滸傳》。由於他在書頁版頭上用紅筆所批註的文句精闢獨到,有出書人索性連他的批註文字也一並刊印,更增吸引力。「金批《水滸傳》」之結局也與原版不同,經金聖歎改寫過後,讀者看得更加津津有味。

金聖歎不僅批註和評點,還將《水滸傳》七十一回以後「受招安」、「征方臘」等內容全刪去,並續寫了《梁山泊英雄驚噩夢》一回。將盧俊義夢見梁山頭領全部被殺害的情節作為全書的結局。金聖歎對《水滸傳》的批寫極具特色,不亞於高鶚續寫的《紅樓夢》,不過亦招致無數批評,可謂毀譽參半。

有人批評金聖歎的思想離經叛道,因為他對通俗文學極其推崇,從不認為儒家的「四書」「五經」就是天經地義,他把《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這基本看似毫無關聯,卻有着叛逆精神的書合稱為「六才子書」。金聖歎還對《西廂記》進行了評點,也頗具特色,讓人耳目一新。在封建時代發表奇談異議,何嘗不是一種叛逆精神?

「抗糧哭廟」被判死罪

金聖歎是江蘇吳縣人,在清朝初年,吳縣縣令任維初私取公糧三千餘石,不但貪污,而且常以各種名義去強徵暴斂,百姓若不能按時完納,必遭毒打。任維初為了增加威懾作用,就把打人的竹片浸泡在糞水中,打人時又沉又痛,受刑者被打得皮開肉綻時,更受糞水感染,不死也染病一大場。

很多人慘死在縣令手上,百姓都恨他入骨。順治十八年,順治帝病逝,哀詔下達,各地官府設帳祭奠,哭靈三日。吳縣的秀才們藉機打開文廟,寫了「揭帖」到哭靈場所控告縣官。金聖歎等人在《哭廟文》指名道姓地說任維初「鼠窩狗盜,偷賣公糧。罪行髮指,民情沸騰」。這場藉題發揮的舉動,自然激怒了任維初,連帶跟他朋比為奸的巡撫朱國治也被牽扯出來,暴露出他貪婪的醜相。

朱國治惱羞成怒之下,將金聖歎作為首犯拘捕,給這群秀才定了好幾條罪狀:吳地兵餉難徵,是因這群秀才從中作梗;他們還在哀詔哭靈之日,聯群結黨,肆行無忌,驚擾先帝之靈;知縣官職雖小,也屬朝廷命官,豈容他們聲言驅打……

於是清廷下旨,將金聖歎等十八名秀才押赴金陵斬首。臨行刑前,金聖歎寫了一首《絕命詞》作為家書,其中竟無一字提及生死:「字付大兒看,鹽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吾無憾矣。」

◆任平生 資深中學中文科教師,多年深耕於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