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發明展理大多個得獎項目分享。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由張銘恩及團隊發明的「AR智能助視器(ObstAR)」獲得評審團嘉許金獎。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研AR助視器「彌補」視力 冀減視障者對導盲犬手杖依賴

發展創科是全球大勢所趨,為此香港社會及各大學都積極鼓勵創新發明及成果轉化。在近日舉行的第四十九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香港獲頒破紀錄的超過350個獎項,並以香港理工大學勇奪其中45獎為全港院校之最。該校多個得獎項目均涉及眼科學和視覺研究,凸顯相關領域的科研突破,其中的「AR智能助視器(ObstAR)」,便研發出一款結合人工智計算的擴增實境(AR)工具,因應視障人士的視野缺陷增補出相關的視覺影像,從而提供獨立導航,希望能減少視障者對導盲犬、手杖的依賴,以科技賦能平等。◆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鼎煌

香港理工大學於今屆日內瓦發明展共有7個項目奪得特別獎及評審團嘉許金獎,校方昨舉行發布會介紹相關內容,包括多個眼科學和視覺得獎發明,分別以最新科技設備,支援視障人士及眼疾早期偵測。

由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副學院主任及教授、眼視覺研究中心副總監張銘恩及團隊研發的「AR智能助視器」,是其中一個獲評審團嘉許金獎的發明。張銘恩介紹,現今視障人士數目正急劇增加,而視障者可能因為衰老、眼疾或者事故導致不同程度的視力喪失,而常見的視力喪失包括如中心視野缺陷、周邊視野缺陷、白內障或視覺模糊等。為此團隊研發出創新的特製AR眼鏡,藉AI計算並增補出影像,以擴增實境為視障者「彌補」視力。

她續說,「AR智能助視器」可根據患者視覺喪失的區域及程度,在患者的正常視力區域提供視覺影像及導航,並盡可能減少他們對於導盲犬、手杖等需求,為他們作獨立導航。「設備還可提供如障礙物偵測及規避、場景識別、物體識別等,希望藉助AI技術助力無障礙世界,用科技賦能平等。」

可用語音提醒使用者

團隊成員、博士生王家慶補充道,該設備不僅可以AI智能分析佩戴者面前的障礙物及物體,並用語音的形式對使用者進行提示,亦可以解讀在傳感器面前的手勢指向物體含義,並提醒使用者。至於設備支持的語言,該設備目前可應用包括漢語(普通話、廣東話)、英語,以及德語、法語在內的常用語言。

便攜「K-Shape」4歲童亦適用

另外,在發明展獲得沙特阿拉伯代表團特別獎及金獎的「全球首個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形圖儀K-Shape」項目,由理大眼科視光學院主任及教授、眼視覺研究中心副總監紀家樹發明。

紀家樹介紹,散光影響着全球一半以上人口,而新冠疫情改變生活及上課模式,令港童散光個案激增1.5倍,早期發現散光和積極治療十分重要,而角膜地形圖儀是測量眼球中央曲率的重要儀器,對測量散光非常重要,惟該儀器體積較大,香港許多診所未必能配置。

他表示,因此團隊研發出輕巧、便攜且精準度高的手提式角膜地形圖儀K-Shape,其體積體重較傳統儀器輕便90%,起始成本更僅有一半,小至4歲幼童亦適用。現時K-Shape亦已由理大初創企業香港和光科技及深圳威爾視科技成功商品化,預計在今年底前通過中國NMPA醫療器械註冊,並在2025年初推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