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有近五成中小學教職員認為,電子產品使用頻率上升與學童遭網絡性侵害有關。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李紫媚。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理大揭電子產品使用率升致學童受網絡性侵風險增

互聯網是現今社會不可或缺的媒介,兒童及青少年瀏覽社交媒體及玩網上遊戲已成生活日常,但同時也帶來網絡性侵害危機。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昨日公布的一項研究指出,學童受網絡性侵害的原因,與電子產品使用頻率上升有很大關係。研究並顯示,加害者利用網絡社交媒體與學童持續頻繁地聯繫,建立親密及信任關係後加以性侵害。研究團隊建議社會各界攜手,優化保護兒童機制。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

理大與20間中小學合作,訪問80位中小學教職人員,包括校長、老師、社工和教學助理。研究顯示有近五成中小學教職員認為,電子產品使用頻率上升與學童遭網絡性侵害有關,兩成亦認為與防範意識低有關。

社交網絡拉近與陌生人距離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李紫媚引述2020年一項海外研究指出,每100名青少年中便有5人曾在網絡上遭到性勒索。她表示,網絡的使用模糊了陌生人及熟人定義,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兒童及青少年難在短時間內判斷對方是否可以信任。不少加害者會利用兒童或青少年獨處時間,與他們線上密集交換訊息、照片及影片,關注他們的生活和表達關愛,營造親密及特別關係。

她指出,女性雖是遭遇網絡性侵害的高危群組,但男性也有風險。她分享真實案例表示,一位約12歲小學男童被年約60歲本地男性在交友平台上進行網絡誘拐,男子以「契爺」自稱,短短兩星期的網絡交談便與男童建立信任關係,很快相約見面,但男子在約會途中對男童實施摸大腿的猥褻行為。

受害人與不法分子裸聊遭威脅

研究亦顯示,加害者會要求以匯款、比特幣、點數卡形式支付款項,受害人若拒絕,便以兩人對話或受害人提供的裸照或片段威迫其就範。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行政總監李婉芬表示,有受害人在與不法分子裸聊後被威脅,要求購買點數卡。

有加害者更是未成年人士,她引述個案表示一名13歲男童透過網絡遊戲「第五人格」認識15歲女玩家,兩人不時在社交平台上交流網絡遊戲心得,其後男童以免費贈送罕有裝備為由,要求女方自拍性感照及短片作交換。少女抵受不了誘惑,把只穿內衣的照片發送給對方,但並未收到裝備。

製16套活動材料 供教師社工使用

為防範青少年免受網絡性侵犯,李紫媚及其團隊製作16套活動材料,提供給教師和社工,強化小學及初中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及應付危機技巧。她認為各大網絡社交平台亦需要增強內容過濾技術,提高審查,如需要實名驗證,亦要減少不良彈窗廣告和增加警示資訊,以改善網站環境。

她並建議特區政府組織更多相關活動,加強宣傳工作與公民教育,提高公眾對此問題的認識,並提供更多與時並進的性教育教材,以及創建專業交流平台,投放更多資源,且加強處罰力度以達到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