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祖輝 全國人大代表 滬港社團總會主席
【李慧琼 全國人大常委 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與上海同為國際金融中心,合作空間巨大。我們可以共同研究在加強投資者保障的前提下,在「滬港通」及「深港通」框架內推出「新股通」,同時,滬港還可以共同助力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協同推進香港和上海兩個國際創科中心建設,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打造強勁活躍增長極。
【唐英年 全國政協常委 香港特區原政務司司長】在祖國發展歷史上,香港和上海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在經濟金融方面,香港和上海是國家的金融中心,香港是國家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和試驗場,上海則是國家內地金融改革發展的排頭兵和先行者。在文化領域方面,香港是國家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揉合東西方的文化特質;上海的國家傳統文化根底深厚,既有江南文化的古典雅緻,又蘊含上海大都會的現代時尚。
【林建岳 全國政協常委 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滬港合作前景廣闊:一是滬港兩個創科重鎮合作共建平台,加強兩地企業對接,實現共同創新、成果轉化,發展滬港新質生產力,服務全球市場;二是滬港兩個金融中心合作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發揮境內外金融力量,共同為綠色項目提供高效資金配對;三是滬港兩個國際大都會合作發展文化產業,製作更多《繁花》這樣融合滬港文化的好產品。
【蔡冠深 全國政協常委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滬港兩地歷史淵源深厚,長期保持緊密的商貿往來。滬港兩地政府自建立滬港合作會議機制以來,不斷深化雙方在多個領域合作。本次由上海市市長龔正親身率領代表團訪港,充份體現上海對推進滬港兩地合作共贏、強化彼此協同發展的重視。香港中華總商會在促進滬港及其他區域經貿合作亦不遺餘力。今年企業家圓桌會將邀請滬港兩地政府官員、企業家出席,推動雙方在科技創新、金融服務、產業鏈供應等領域進行交流對接並簽署合作協議,進一步深化兩地交流合作。
【羅康瑞 滬港社團總會名譽會長 瑞安集團董事總經理】上海與香港可充分發揮兩地優勢互補,緊密合作,在我國下一步發展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上海可以帶頭率領長江流域城市國企、民企高效參建「一帶一路」;香港可以發揮其國際商貿平台、普通法體制、專業服務以及世界金融中心等各方面的優勢,兩地聯手開拓「一帶一路」有經濟效益、能融資的項目,一起打造國際「一帶一路」投融資平台。
【梁錦松 南豐集團董事長 新風天域董事長及聯合創始人 香港特區原財政司司長】滬港均為國家的金融中心及高端人才中心,香港是以自由市場和國際化為主,在知識產權、金融監管方面得到國際投資者認可;而上海是國內發展最快的城市,是以國家的發展戰略為主。香港和上海二者之間非常互補,比如在金融方面。香港允許同股不同權,滬港通深港通等等如果能夠有序的開放,可以幫助人民幣的國際化。我服務的企業會從生命科技、醫療、金融、地產等方面加強與滬合作,積極融入國家高質量發展大局。
【關百豪 全國政協委員 滬港社團總會會長】滬港社團總會一直致力推動上海和香港兩地交流,我們籌辦了很多項目促進兩地之間的經貿互動,讓香港把握更多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過往我們總會協助上海16個行政區在香港設立辦事處據點,我們會與上海各界繼續深化合作,建立恆常高效的對接機制,搭建交流協作的平台,全力協助上海工商界在香港引資引流,聯通世界,做好超級聯繫人的角色。
【包陪慶 滬港社團總會名譽會長 上海交通大學顧問教授】青年是社會發展的未來,人才發展是國家的前途。包玉剛推動「教育強國」捐款建立寧波有史以來第一所大學——寧波大學。吾繼承父志,在滬興學,培養人才,育德修身,求知養智,回饋社會,旨在扎根中國文化,提升人文質素,立足世界。我是來自上海的寧波人,現在回歸上海辦學,就是想發揚愛國愛鄉的精神。
【屠海鳴 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 上海海外聯誼會副會長】今天的上海經濟正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滬港新一輪交流合作中,香港企業完全可以按圖索驥、揚長避短,根據產業鏈供應鏈配套情況去規劃、設計自身的發展,由此搭乘上海經濟巨輪轉型升級的動力和潛力,也從中把握機會,及時識變、積極應變、創新求變,共同書寫滬港合作發展新傳奇。
【施榮懷 全國政協常委 香港北京交流協進會會長】中央賦予上海五大中心建設的戰略定位,「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了香港八大中心定位,上海和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肩負多項共同使命。我相信作為中國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兩座國際化大都市深化交流合作,一定會助益國家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助力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譚錦球 全國政協常委 香港友好協進會會長】香港友好協進會以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為主體,我們的會員來自香港各個界別的精英。上海作為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在金融、創新科技等方面發展都走在國家前端,作為香港友好協進會會長,我們可以鋪橋搭路,讓大家掌握上海最新發展,為滬港雙方尋求合作空間和對接合作夥伴,尤其希望雙方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取得合作,互利共贏。
【邱達昌 全國政協常委 遠東發展集團主席】滬港兩地發展充分體現「滬中有港、港中有滬」的鮮明特徵,兩地互利互補、互學互鑒意義重大。遠東發展於上海投資超過30年,對兩地充滿信心,未來將作為香港商界一分子,繼續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戰略部署,推動滬港在經貿、金融、人才、教育、文化等多個領域深化雙向交流、合作共贏。
【李家傑 全國政協常委 恒基兆業地產集團主席】隨着滬港合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恒基有幸見證兩地合作由地產、貿易拓寬至金融等更廣泛領域。未來兩地在科技、新能源等範疇合作空間更為廣闊,通過積極發揮兩地科研及人才優勢,進一步加強交流、資源互補、互利共贏,建設滬港創科中心雙子星,助力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落實雙碳目標。
【廖長江 全國政協常委 香港立法會議員】滬港合作機制建立20年以來,碩果累累。下一步可以以「新質生產力」為題合作。「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上海正發展綠色金融產業,與香港相關的優勢不謀而合,香港是亞洲綠色金融中心,加上國際化的優勢,兩地可以合作為國內外的綠色項目服務;上海同時是內地碳排放權交易的先行城市之一,香港則擁有國際碳交易市場,兩地在相關人才交流或碳市場,都可進一步合作,共同支持國家碳市場的發展。
【胡曉明 全國人大代表 滬港社團總會名譽會長】滬港40多年前已展開交流與合作,創造了不少合作共贏的例子。兩地都是重要的金融、科創、貿易、航運中心,未來在各個領域深入合作,將能有效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兩地企業創造更大商機,優勢互補,一同把握「一帶一路」的龐大機遇,開創更大突破,發揮滬港所長。
【霍啟剛 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立法會議員】上海從來都是內地文化藝術市場發展最成熟的城市,文創產業各個領域都有驕人的成績。疫情過後的這一兩年,香港和上海交流愈見頻繁,很多業界人士都認為上海當局有很多創新大膽的政策,支持文化發展,吸引全國矚目。作為香港藝術發展局的主席,以及代表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別的立法會議員,我認為上海的文化及創意產業有很多地方值得香港借鑒。期待滬港兩城加強聯繫,實現合作共贏,在國際舞台展現東方魅力。
【榮智權 滬港社團總會顧問】本人出生於上海,後遷居香港,對兩座城市都有十分深厚的感情。香港和上海兩地的交流和合作深有淵源。上世紀不少上海、江浙的實業家帶着資金和技術來香港發展,造就當時香港輕工業和經濟的蓬勃發展;到七、八十年代國家改革開放,港人是最早一批到上海以至全國各地,參與祖國的建設和發展的「排頭兵」。回歸後,滬港經貿關係更加緊密。時至今天,香港仍然是上海的第一外資來源地。我相信兩地未來可以在更多的領域深化交流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曹其東 全國政協委員 上海總會理事長】先進製造業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基,更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產業。上海是中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之一,香港聚集了全世界頂級大學和最優秀的科研機構,歷來作為內地與世界開展科研交流合作的「超級連絡人」獨特地位定會進一步鞏固和加強。滬港兩地特長互補,定可聯手為國家解決更多「卡脖子」難題,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建設製造強國提供核心動力。
【呂耀東 全國政協委員 嘉華國際集團執行董事】上海是長江經濟帶引領城市,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滬港合作有利兩地發展,也有益國家區域戰略互動推進。香港在內地高水準對外開放有獨特和超級聯繫人作用,上海是國際企業進入中國重要平台,滬港在「請進來和走出去」中可以優勢互補。滬港均為國際知名城市,可利用一程多站在文旅業合作,吸引更多高淨值國際客人。
【李德麟 滬港社團總會名譽會長 世界中華寧波總商會會長】上海和香港長期以來始終保持着緊密且有深度的聯係。在金融行業中這點更是十分明顯,無論是證券還是期貨黃金市場,滬港兩地都受彼此影響頗深。業界亦十分關注此次上海市市長龔正率團訪港,希望能借此機會擴大兩地金融行業合作範圍,實現合作共贏、協同發展。
【趙國雄 長江實業集團執行董事】滬港共贏的機會可由人流、物流及資金流等方面入手。兩地多年來一直有着牢不可割的互動,從二、三十年前,不少港人已開始走入上海創業,及至近期港府推出「高才通」、「優才通」等計劃,成功吸引不少上海高瑞尖子移居香港,有利香港在創科產品開發及經濟金融科技(FINTECH)方面的持續發展。同樣,兩地的交易所,洋山港與香港貨櫃碼頭之間可攜手合作、共同發展,存在着無限共贏的空間。
【劉鑾鴻 利福國際集團主席】滬港兩地在政府、企業、學界和民間一直聯繫密切、情義深厚。上海和香港都是面向世界發展的大都會城市、香港擁有「一國兩制」自身的優勢,在法律、社會、和企業管理方面的經驗有參考作用。上海是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龍頭,有多次不同先行先試經驗,雖然兩地要求和體量都不同、但不斷加深、加強兩地合作,肯定可以開拓創新,對上海和香港長遠發展都有好處。雙方應起帶頭作用,繼續加大兩地投資,為中國和兩地經濟發展出力。
滬港合作源遠流長、成果斐然。早在三十多年前,恒隆已立足上海,邁出了進軍內地市場的第一步。隨着上海恒隆廣場及上海港匯恒隆廣場等商業地標的成功運營,恒隆不僅着力提升當地消費體驗,也為海外品牌進軍內地搭建橋樑。面向未來,恒隆也將持續秉持「只選好的 只做對的」發展理念,為滬港新一輪共贏發展作出貢獻。
上海與香港多年來合作交流頻繁。香港一直擔當通往中國內地和國際市場雙向門戶的橋樑角色,並已發展成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未來,兩個城市應結合兩地優勢,加強合作,一方面將資金、企業引進來,另一方面積極協助內地產業鏈向海外延伸,並提供貿易、融資等專業配套服務,為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貢獻。
【蘇清棟 全國政協委員 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主席】 上海和香港作為中國最具國際化和活力的城市之一,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廣闊的合作前景。香港擁有較高科研水平、先進管理技術和較強融資能力優勢;上海擁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集聚「高精尖缺」人才。透過建立更健全的執行機制,共同構建更完備和具全球競爭力的創科產業鏈,引領香港實現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願景,為國家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盧金榮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中華廠商會會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推動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香港和上海分別作為粵港澳和長三角的核心城巿之一,應用好「滬港合作會議機制」,發揮各自在科研、產業鏈、專業服務和國際化的優勢,加強在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的合作,共同推動傳統工業轉型革新,以智能化、綠色化和高端化,為國家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發揮更大的作為。
【杜家駒 全國政協委員 豐盛企業集團行政總裁】上海市政府的「投資上海」成立超過20年,已是一個出色完善的服務平台。我認為可更好利用和發展現有平台服務配合新時代高質量經濟,尤其在綠色金融、創新及科技領域,配合國家政策便利更多港商外商投資上海。另一方面,國家倡議發展新質生產力,我認為香港「八大中心」的地位能配合上海發展。上海市政府更好利用「投資上海」,與香港政府的「投資推廣署」通力合作讓香港協助外資到上海投資,達至滬港兩地合作共贏。
【姚茂龍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江蘇社團總會會長】香港和上海兩地的交流和合作,深有淵源。滬港兩地多方面、多層次的全方位合作,在全國發展戰略中具重要意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都是國家完善經濟發展空間布局、推動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全國區域內及區域間更協調、更均衡的發展起着示範作用。香港和上海分別作為粵港澳和長三角中的核心城巿之一,起着推動優勢互補、協同合作、互惠發展的領頭作用,助力我國實現更全面、更高質量的整體發展。
【詹洪良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浙江省同鄉會聯合會會長】香港的金融、國際航運、商貿、高端知識服務以及生物醫療等非重工科研,一直保持着亞洲領先地位,滬港兩地可以多多交流學習、相互借鑒。兩地的合作離不開人才的參與,可以建立起更頻繁、緊密的交流活動,透過專業知識交流協作,為滬港兩地共用發展機遇增添力量。
【鄭翔玲 香港中華聯誼會會長】上海和香港是推進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兩大重要陣地,特別是在生物醫藥領域。近年來,上海將生物醫藥列為三大先導產業之一,瞄準「高端化、智能化、國際化」發展方向,產業規模將超萬億元。同時,香港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不斷壯大本地創科生態圈及人才庫,培育生物醫藥頂尖初創企業。兩地可以利用上海的產業轉化能力和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共同建立生物醫藥創新平台,吸引全球前沿技術平台和人才,打造世界級的生物醫藥產業。
【郭毅可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香港和上海作為亞洲的兩大金融及科技中心,他們在教育和科創領域的合作模式可以展現出互補互贏的典範。香港擁有國際化的教育資源和學術氛圍,而上海則具備強大的產業基礎,一流的科研設備和龐大的市場規模。兩地通過建立聯合研究中心和孵化器,共用科研設施和人才資源,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兩地大學應該加強交換生項目和聯合培養研究生計劃,把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的合作做精做實。通過這些合作,唱好香港和上海科技創新,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雙城記。
【董子豪 新鴻基地產執行董事】去年是滬港合作機制建立二十周年的重要里程碑,二十年來兩地交流不斷拓展和深化,成果豐碩。滬港兩地多方面、多層次的全方位合作,不但有利兩地本身的發展,在全國發展戰略中,也具重要意義;未來的合作除了在傳統的金融、經貿外,必將更聚焦於創科合作。兩地可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建設智慧城市等方面深化合作,貢獻國家高質量發展。
【張浩然 滬港社團總會名譽會長】上海和香港兩個城市交流聯繫密切。近年來,不少港資企業在上海設立醫療服務機構,發展相當成熟,部分更與上海市官方機構及醫療單位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兩地政府也十分鼓勵他們繼續助力兩地醫療交流合作,為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而努力。
◆滬港社團總會成立慶典,在活動上舉行揭牌儀式。

【序言】上海和香港是國家具有特殊地位和功能的城市,一個是長三角經濟城市群的引領城市,一個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兩個城市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元化,關係日益密切。滬港合作會議第六次會議於4月26日在香港舉辦,上海市市長龔正親率代表團訪港,與香港政、商各界知名人士,就兩地合作進行友好交流,這必將為滬港合作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滬港兩地的交流合作,深有淵源。七、八十年代國家改革開放,港人是最早一批到上海以至全國各地,參與祖國的建設和發展的「排頭兵」。回歸後,滬港兩地經貿來往日趨頻繁,交流合作不斷加深。數據顯示,2021年,香港投資者簽訂2,098個合同項目,合同金額為437億美元,同年實際利用金額為159億美元,佔實際利用外資總額70%。時至今日,香港仍然是上海最大的外商投資來源地。

上海和香港作為國家兩個重要金融中心,金融方面的合作一直備受關注。2014年,國家宣布建立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交易機制,即「滬港通」,以創新方式實現強強聯手,促進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發展。多年下來,隨着機制下的每日額度提高、可投資範圍逐步擴大,滬港通的南向和北向每天交易額由初時的分別56億港元和132億人民幣,大幅增加約三倍,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

去年,是滬港合作會議機制建立20周年,近年來除了經貿和金融方面的合作,滬港兩地在教育、科技、文化及青年交流等多個領域的合作也不斷深化。滬港兩地多方面、深層次的全方位合作,不僅有利兩地本身的發展,同時在全國發展戰略中也具有重要意義。國家為完善經濟發展空間布局,推動區域發展戰略,大力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對推動全國區域內及區域間更協調、更均衡的發展起着示範作用。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提升四個傳統中心地位,即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以及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亦支持香港在四個新興領域的建設和發展,包括國際航空樞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以及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海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5年,上海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取得顯著成果,城市數字化轉型取得重大進展,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邁上新台階,人民城市建設邁出新步伐,譜寫出新時代「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十四五」規劃綱要把堅持創新放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滬港兩地合作提供了新契機。

在新的發展格局和進程中,香港和上海未來的合作,將聚焦於科創方面。上海高等院校水平卓越,科研實力雄厚,更擁有完備和先進的產業鏈和供應鏈。根據上海市科委提供的數據,到2022年底,上海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2萬家,支持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業累計超過2600家,雙創載體孵化服務企業近3萬家,累計上市企業近200家。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2》中,上海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位列全國第一。香港的研發實力同樣強大,擁有五所全球100強的大學、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六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分中心、22所中國科學院聯合實驗室,匯聚了不同領域的世界級權威和創科人才。滬港兩地可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量子資訊等重點領域協同推進,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實現兩地科技成果雙向轉化。

香港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和上海的合作關係,我殷切希望滬港兩地的合作能夠發揮推動優勢互補協同合作、互惠發展的領頭作用,助力我國實現更全面、更高質量的整體發展。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