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及產品,今日起實施,標誌着香港在環保領域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不少食肆、商家已提前做好準備,選擇使用可降解的替代產品,以回應政府的號召推動,這種積極態度值得肯定。對於未採取行動的商家,政府部門應積極協助,確保在推行「走塑」政策的同時,盡量減少對消費者帶來的不便;同時要教育社會着眼長遠,理解「走塑」的深遠意義,體現香港作為文明社會的擔當。

在推行「走塑」政策的過程中,市面上商家的反應各不相同。近日媒體走訪了不同的業界,估計有約三成食肆已轉用非塑膠的環保外賣餐具,這些提前「走塑」的商家,不僅展現了對政府新措施的支持,也為其他商家樹立了榜樣。在執法上,政府強調會有6個月的適應期,商家可以在這6個月內用完塑膠產品的存貨,而政府會採取循序漸進的執行模式,確保政策的平穩過渡。

「走塑」無疑會稍為增加商家的經營成本,部分可能會轉嫁消費者身上。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塑膠污染對環境的危害是巨大的。塑膠難以分解,可在自然環境中殘留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破碎後會成為微塑膠,進入食物鏈,對環境生態和人類健康造成深遠影響。近年來,國際科學研究報告指出,微塑膠已經進入人類的血液內,這進一步凸顯了「走塑」的緊迫性。因此「走塑」是全球大勢所趨,世界各地都在採取行動減少使用塑膠。內地早於2020年年底起,已禁止生產和銷售發泡膠餐具和膠柄棉花棒;鄰近的澳門,亦已經先後禁止進口發泡膠和即棄塑膠餐具。香港作為富裕的文明社會,理應在環保領域走在前列,盡快實現「走塑」目標。這是對自身環境的保護,是對全球環保事業的貢獻。

特區政府於2021年下半年就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分別進行了廣泛的公眾諮詢和參與活動,當時市民的反應非常正面,超過九成表達意見的市民均支持立法管制即棄膠餐具。這顯示了香港市民對環保的關注、認同和擔當。我們應該珍視這種堅實的民意共識,共同努力推動「走塑」政策順利實施。社會應該着眼於「走塑」對人類環境所帶來的長遠意義。至於在措施執行初期帶來的一些不便,相信隨着替代產品的日漸到位和商家、用家的磨合,是可以得到很好解決的。

由於塑膠產品在市面上應用廣泛,因此政府部門在推行「走塑」過程中,需要充分理解相關業界尤其是中小企的難處,在法例生效初期盡量採取勸喻及警告為主的做法。環保署應該在這段期間加強宣傳教育的力度,主動了解企業在實施初期遇到的問題,並提供建議和資訊,協助企業盡快符合新法例下的規定。

「走塑」是為了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和子孫後代福祉。同樣地,計劃在8月推行的垃圾徵費,亦是為了推動源頭減廢,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政府已於4月1日起安排部分政府大樓和其他樓宇作垃圾徵費的「先行先試」, 以審視政策可能遇上的問題。從初步反映來看,市民對垃圾徵費仍存在較多的疑問和關切,不少地方仍有待完善。政府有必要對推行「走塑」的經驗進行總結,進一步了解社會對垃圾徵費的意見,有步驟地推行相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