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在太古城轉了一圈,中西食肆都看了,還是想吃上海菜,因為下午要看戲,香港話劇團的《醫道》,一台很特別的戲,很多好評,已經是最後幾場,必看。還有兩個小時開演,沒有時間慢慢品味午餐,一眼看到這裏有一家有名的上海菜王家沙、光明村的鮮肉月餅、老大昌的冰糕、杏花樓的青團、沈大成的糕點……都是上海最經典的味道,王家沙更以點心聞名。

王家沙是老字號,其本幫點心製作技藝,是上海市傳統手工技藝之首。王家沙的點心聞名上海,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味道鮮美,蟹粉小籠包、蟹粉湯圓、雞湯雲吞都是名點,由以湯汁飽滿負有盛名。

就選定這家了。久不來太古,路已不熟,找了許久才找到這家店,正是午飯時間,以為必定要排隊等位,不料店裏卻只有兩桌客人,暗自慶幸來對了地方。草草看下菜牌,選定小籠湯包、雞湯雲吞,大閘蟹已過時,吃賽螃蟹吧,雖知是蛋白替代,但炒得好不亞於真蟹。

民國時期的上海,我們只能從書或者影視劇裏才能窺見一二,實話說,多數因為製作不講究,形似神不似不盡人意,但是民國時期的古早味、上海味道,一直保留至今。江浙和上海人是內地最早來到香港的首批富裕移民,浙江幫在本地一直有勢力,上海菜自然也就一直興旺到如今。

小籠湯包冒着熱氣來了,打開籠蓋內有6隻,但個個都沒精打采低着頭,好像洩了氣的皮球一點都不飽滿,咬一口,湯汁失去四分三,所剩無幾。

雞湯雲吞也上來了,雞湯還像是純得有雞味,但雲吞的皮和肉是分離的,像是「麵片湯」配肉丸子,賽螃蟹不像是剛出鍋,已經變得雲吞了,全店只有3桌人,不是因為繁忙粗糙至此吧。倒要看看為什麼,店中有開放式的小廚房,小籠湯包一早蒸出來放着,湯汁當然就不見了。再看,3桌客只剩下一桌,冷冷清清,明白了為什麼這家有名的食店沒有客人。

其實剛剛從上海回來,酒店位置不屬旺區,附近一家普通超市裏,有兩家字號「小楊煎包」和「老盛昌」。在「老盛昌」叫一籠湯包,一咬爆汁;小楊煎包總是新鮮現做,湯滿肉鮮,據統計,一年能賣掉近1億隻。「老盛昌」總是滿座,菜包、肉包、蓋澆飯、大肉麵、蝦子撈麵,還配有上海的經典小菜,分量大味道正,價錢便宜到你不敢相信,所以這裏永遠是滿座的。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香港也算是美食之都,價錢雖貴但要有品質,要興旺振興必須認真檢討,有樣學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