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呆呆

我有很久沒有讀過人物傳記了,當下的人物傳記多數都落入了勵志故事的俗套,變成了味道相差無幾的「雞湯」,讀起來索然無味。

前不久看到美國演員馬修派瑞(Matthew Perry)的自傳《老友、愛人和大麻煩》(Friends, Lovers, and the Big Terrible Thing)時卻是心裏為之一動,用了幾天時間把它讀完了。

在全球擁有無數粉絲的美國情景喜劇《老友記》是馬修最成功的作品,馬修在離世前兩年寫了《老友、愛人和大麻煩》,記錄了自己痛苦與精彩相伴的一生。馬修的文字很真誠,他筆下的自己,從出生才一個多月時就因病痛而被父母不斷地餵食止痛藥,到他惶恐無助的童年、麻煩不斷的少年以及藥物、酒精成癮,痛苦不斷的成年。

馬修曾打算把自己的自傳命名為《無陪兒童》,因為馬修年幼的時候真的是個「無陪兒童」。馬修的父母在他1歲的時候就離婚了,馬修由母親撫養。5歲時馬修第一次獨自從加拿大飛到洛杉磯去看望父親。

機艙像一個擁擠的房間,空乘人員忙着為其他的成年乘客服務,「房間」裏充滿酒臭味,旁邊坐着一個醉醺醺的男人,而馬修似乎被所有的大人遺忘,或是拋棄了,5歲的他雙腳甚至夠不到地板,飛機每一次顛簸都讓他擔心自己即將死去……直到飛機開始下降,馬修把小臉貼在舷窗上,看到洛杉磯城市美麗的夜晚,街道上的燈光閃爍,他才覺得在那些燈光和美景中,也許有一個自己的家,自己即將擁有一位家長。

這段可怕的經歷之後,馬修請求母親把家裏的房子刷成泳池一樣的藍色,這樣,要是有和他一樣獨自忍受恐懼的無陪兒童在飛機上從空中俯瞰,就會想像這裏有一個擁有泳池的幸福的家,這也許會給他們帶來一點安慰。成年後的馬修成了知名演員,也反覆地陷入了病痛、藥物和酒精的泥沼,活得看似精彩,卻是支離破碎,痛苦不堪。

後來馬修有機會和布斯韋利士(Bruce Willis)合作拍攝了電影《殺手不眨眼》(The Whole Nine Yards)。在馬修眼裏,布斯韋利士是真正的超級大明星,有着極強的掌控力量,馬修寫道:「布斯韋利士不是大家常說的那種『走進來,成為一個房間的焦點』,他甚至不是『掌控了一個房間』,他就是這個房間本身。」

生命中缺失的父愛讓馬修終生都處於某種飢渴和匱乏中,他把對父愛的渴望都投射到了布斯韋利士身上,覺得他是一個有力的安全的房間,是自己永遠得不到的完美父親。因此馬修在電影拍攝期間像孩子一樣追隨在布斯韋利士身邊,參加他的派對,徹夜狂歡喝酒,第二天又參加拍攝……他片刻也不捨得離開這個「房間」。酒精、藥物、過度的體力透支,導致電影大獲成功時馬修連出席首映禮的力氣都沒有了。

就像5歲時下了飛機就和「房間」告別一樣,派對結束,電影上映,布斯韋利士這個「房間」也離開了,留下的還是孤獨的,哪怕直到他54歲離開這個世界,馬修的人生仍舊是殘缺的。然而這個世界上又有幾個人的人生是完整無缺的呢?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或多或少都有缺失的東西。

馬修在他的自傳裏有一句重複多次的話:「你無法放棄你根本不曾擁有過的東西。」若是這一生都無法擁有,那麼遠遠眺望也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