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在北京大學家園食堂,兩岸師生交換禮物後合影。當日,馬英九率台灣青年一行參訪北京大學,與北大師生展開熱烈交流。 新華社

回顧11日大陸參訪行程 對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根源有了更深刻理解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鳳凰網及新華社報道,馬英九率領台灣青年對大陸進行11天參訪接近尾聲,4月11日將返回台灣。暖春尋根,兩岸同宗。回顧這次大陸參訪行程,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關注點,但是對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的根源都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有台灣學生表示,感受到了文化的震撼。還有學生表示,滿分100,她會打1,000分。

今次大陸行程,一行人參訪騰訊、大疆、比亞迪、隆基綠能,楊凌智慧農場、空間技術研究院、港珠澳大橋等,在北京又前往故宮、長城等歷史文化景點走訪。其中,港珠澳大橋行程雖然不到一小時,卻給不少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台灣師範大學學生白璧菱接受媒體訪問時直呼「可能已經超過100分了,大概是1,000分吧」。學習美術的白璧菱生活中注意觀察細節,在港珠澳大橋也有自己的觀察:「我看的是橋面的設計,其中一個間段有白海豚活動的區段,他們設計的橋體就是以白海豚為設計的靈感來源,然後又有一個中國結樣式的設計,我很喜歡那一個。」台灣中山大學學生萬育銘也提到,這一世紀工程帶來的震撼前所未有,「我們看到了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還有世紀工程的建設。如何整合工程的品質,保障如期如質完工。」

台灣海洋大學學生林佩蓁則對走訪企業的企業管理印象深刻:「公司管理都是值得各企業學習的,非常非常有條序。印象最深的是,整個公司都用騰訊的科技來先做測試,包括像用手紋可以去借行動電源,我覺得這都是非常先進的。」

北大又見老朋友 非常驚喜

在北京大學,跨越海峽的「重逢」讓大家喜不自勝。去年盛夏時節,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率領的大陸高校師生團,應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請赴台交流訪問。今年春暖花開之際,馬英九帶領台灣青年來到北大。通過「一來一往」的交流,兩岸大學生們的心更加貼近。

當馬英九一行步入北大英傑交流中心,熱烈的掌聲響起。現場播放着兩岸青年互訪時的暖心畫面,學子們歡聚一堂,暢談彼此的校園生活、美食和文化,聊起印象深刻的片段和往事,氣氛輕鬆,其樂融融。

北大城市與環境學院博士生楊晨是去年赴台交流的大陸高校師生團中的一員。「在北大又見到老朋友,非常驚喜。」他笑着說,大家聊起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有台灣同學說很喜歡電視劇《繁花》,還問上海是不是真的有「黃河路」,想要去「打卡」。

「此岸就是彼岸,彼岸亦是此岸,兩岸青年交流交往就是從真誠交心開始,這是非常好的開端。」楊晨說,他想把北大校徽送給台灣同學,「因為北大校徽上是魯迅先生設計的『三人成眾』,中國人講人多力量大,兩岸青年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相信這是中國夢的時代」

來訪的台灣學生蘇偉恩是第一次到大陸,見到去年在台灣相識的大陸同學,更是興奮。「北大同學們變得更漂亮、更成熟穩重了,也很開心又認識很多新朋友。」他告訴記者,非常榮幸可以參團訪問大陸,體認到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偉大,也感受到大陸科技的飛速發展。

「我相信兩岸間親人朋友們的情誼會歷久彌新,希望未來我們可以更多更深入交流。」蘇偉恩說,他希望將來能來北京發展。「我相信這個時代是中國夢的時代。我們需要增進對我們民族歷史文化的認識與了解。」

在北大家園食堂,北大外國語學院大二學生吳嘉伊和此次來訪的台灣同學,在鋼琴前四手聯彈《茉莉花》,優美的鋼琴曲吸引了許多學生圍觀。「我倆都喜歡音樂,配合得很好,很開心能和台灣同學用音樂交流。」吳嘉伊說,「我希望將來兩岸學生有更多形式的交流,讓我們彼此更親近、更了解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