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歌謠:流沙河講詩經》 古吳軒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
◆黃維樑今年1月28日在深圳光明大講堂講對聯,引用流沙河的作品。 作者提供
◆著名詩人流沙河 網上圖片

要提升文化水平,請讀《詩經》;要增強文化自信,請讀《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詩歌的源頭;所寫兩千多年前各種生活情景、人生情懷鮮活至今,所用語言很多已成為日常的成語。孔子說「不讀詩,無以言」;正如流沙河先生在本書的《緒論》所講:「這個『言』,當然是指你說的話比較文雅,也比較有趣味,顯得有根據,能表現出你這個人有比較好的文化背景。」

《詩經》內容極為豐富,人文與自然的各種題材都涉及。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這指的是《詩經》的社會人文意義;又說讀《詩》可「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意思是可從《詩經》獲得自然界的知識。

《詩經》用「賦比興」的手法寫成,這為詩歌的藝術技巧奠定了普世的「基本法」。《詩經》的篇章合樂而歌,因此是歌詞。歌詞的特色是句子押韻,且採用重章疊句的寫法;這樣做乃為了可誦因而悅耳,重複因而易記。中西一些學者認為中國文學傳統中沒有史詩(epic),是一憾事。有的,流沙河在本書中告訴我們,《詩經》中的《大雅·生民》講述「周部族的創世記故事」,寫「我們中國特色的英雄」,是「中國特色的史詩」。 ◆文:黃維樑

《詩經·關雎》的文化藝術基因

《詩經》的第一首《關雎》,就具備上面所說的多個文化藝術基因。它寫出君子追求淑女,與其戀愛、結婚的全過程;其愛情正是古今中外文學的一大原型。難怪1964年推出的好萊塢電影《My Fair Lady》,在香港放映時,片名就翻譯為《窈窕淑女》。更早的電影《Marty》, 1955年在香港則以《君子好逑》的譯名上映。可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些語詞,已是成語,已在有文化的炎黃子孫心中留下烙印。

篇中 「琴瑟友之」這個活動值得文化史學者關注。君子通過音樂與淑女親近,是愛情故事常有的情節。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昆曲《西廂記》中張君瑞彈琴訴衷情;沈從文《邊城》中兩兄弟同時愛上翠翠,看誰能用唱歌奪得所愛的芳心;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彈琴唱歌向貴婦人示愛;電影《夢斷城西》(West Side Story)中金童向所愛的玉女高歌……凡此種種,都是「琴瑟友之」。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哪個重要的典禮沒有奏樂?《中庸》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婚禮是人生的大禮,自然要「成於樂」,也就是《關雎》說的「鐘鼓樂之」。順便講個故事。當年在美國設計一個中西合璧的婚禮,心裏既有我們中國《關雎》的詩,也有西方華格納(Richard Wagner)《婚禮進行曲》的樂;《文心雕龍》的「神思」一動,「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乃把詩篇填進樂曲,由歌者唱出來,竟然天衣無縫,竟是天作之合,出席婚禮者無不嘖嘖稱讚。讀者諸君讀到這裏,不妨「5-1-1-1, 5-2-7-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哼幾句,當會感覺到這是一個中龍西鳳的絕配。

上面說的《詩經》「重章疊句」寫作方式,即不同段落的句子,句式相同,而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用詞有變化。《關雎》正是如此。這樣做的好處是重複中有變化,變化中有層次,有關鍵字,這樣做還有一大好處:使讀者容易記憶歌詞。2023年曾經十分熱鬧的歌《羅剎海市》,其歌詞內容繁雜,與《關雎》的「重章疊句」寫法迥異;我真不知道愛此歌曲者,有多少人能記誦其歌詞。

近來歐洲和中東戰火沖天,死傷無數,反戰之聲四起。這使我想起數十年前著名的反戰民歌《所有的花兒都去了哪裏?》(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其歌詞就是採用這種「重章疊句」的方式,也因此至今仍有很多人能朗朗上口唱出來。請注意,這種經典的歌詞創作法式,我國兩千多年前已經確立。《詩經》從內容到技巧,方方面面都有其經典性,有其中西共尊的詩學價值,是國人向傳統「取經」、學習的對象。祖先的詩歌有如此傑出的、經典性的表現,我們應該感到自豪。

渾身解「經」 拉近《詩經》

流沙河(1931-2019)才華橫溢,早年以詩鳴,以詩名,後來兼寫詩歌評論;再後來,他發表散文,出版古代典籍和文字學論著,其文學作品更為豐美宏富。他「矢志於中國古典的研究與普及,《詩經》更是他着力最深的課題」。他講《詩經》,有詩人的靈敏感悟,有散文家的款款生動,有學者的博厚知識,此書由寶貴的「三合一」熔鑄而成。

且看他如何講解《詩經》的首篇。《關雎》80個字,他用了3,000字來解說。詩中的詞語如「關關」「雎鳩」「荇菜」,其意義為何,他一一註釋不在話下。講解的亮點很多,其一是他對採擇荇菜的「淑女」的感性(甚至可說是性感)描述:「每年的春末夏初,年輕女子在採擇(荇菜)的時候,褰裳(撩起下裳)及腰,亮出玉臂美腿,姿態又是那麼優美,就引得城裏的小伙子——也就是『君子』們,都去河邊看,看誰家的女子漂亮,哪個女子身材好。」描述後還有這樣一句:「這就相當於一種含蓄的選美活動。」用「選美活動」,古詩《關雎》與21世紀我們時代的距離就拉近了。他再補充道:「古今人情不遠,這些事是無師自通的,並不是今天的小伙子才會欣賞美女。」至此,兩千多年前的《關雎》成為今天我們的詩了。

學者解經,總希望有新意。流沙河把此詩的「窈窕淑女」解釋為「和那美麗的女子距離很遠」,就是他的一個新解吧。

《詩經》共305篇,內容包括愛情、親情、鄉情,包括對行役的無奈,對貪官的控訴,包括記宴會嘉慶的歡樂,記部族英雄的偉業,內容豐富多元。流沙河生動講《詩經》,其生花靈舌、動人妙語,讀這本編輯過的講稿,我們仍可充分體會。《詩經》的名篇如《桃夭》《靜女》《相鼠》《有女同車》《蒹葭》《七月》《鹿鳴》等等,流沙河如何精解新釋,如何嘗試把這古代經典拉近到今天的社會,請讀者細細悅讀。

「拉近」使得《詩經》比較容易讓現代讀者理解,不過「拉近」之前,必須先「釋遠」。《唐詩三百首》編入的作品,是一千多年前的古典;《詩經》所收,是兩千多年前的,乃非常古老的古典。讀《唐詩三百首》的篇章,我們多能朗朗上口;讀《詩經》,我們覺得多有詰屈聱牙的章句,因為它的時代的確古了,遠了。對此,致力於普及古典的流沙河,用了中國古今以至外國的學問來「解經」。請看其對《大雅·生民》的闡述。此詩共有八章,首章如下: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它記述姜嫄受孕、胎動、生下兒子后稷的經過。首章的僻字不多,但不僻的字如「時」「敏」「夙」,其意義卻與今天的一般意義不同,而得由解經者點明。還有,題目「生民」二字,照流沙河說法,不同於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生民」(民眾)那般解釋。他告訴我們,「生民」,就是生娃娃。

闡釋《詩經》 傳揚民族精神

流沙河參考古今《詩經》專家的著作,動用其文字學、動物學、植物學、文學、歷史等多方面的學問,渾身解「經」,解說本書他所選的《關雎》《生民》等共81篇,務求大家對每一篇的抒情寫景敘事議論,都讀得明白曉暢。他進一步給出對詩意的演繹,又常常在講解時表達對《詩經》這部偉大經典的推崇。

古代孔子以《詩經》為教學的課本,有「溫柔敦厚」、「興觀群怨」的詩教說。《詩經》之為經典,除了本身的文學價值之外,還有廣大深遠的政治、文化意義。例如,《生民》講述后稷一生的事跡:母親姜嫄如何神奇懷孕,后稷誕生後如何遭遺棄,如何成長,如何展露種植莊稼的天賦,如何當了專管農業的官員,如何施政導致穀物大豐收,如何奠立以糧食祭祀祖先的儀式。后稷是我國的農耕之祖、五穀之神。流沙河這樣概括《生民》:是「周部族的創世記故事」,「宣揚的是創造、生產和興作,是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貢獻的英雄」;「這就是我們中國特色的英雄,中國特色的史詩。這些古老的觀念對我們影響深遠,中華民族後來的以農立國,對外沒有侵略性,和這樣的故事有很深的淵源。」

流沙河從《關雎》溫柔美麗的淑女,到《生民》剛健為民的英雄,以其生動精彩的語言文字,闡釋了《詩經》這部偉大的文學元典,傳揚了可貴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