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廣東二沙體育訓練基地內,運動員正在訓練。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近年來,大灣區在足球、籃球等領域的交流日趨增多。 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 今年是2025年粵港澳全運會籌備的關鍵年,大灣區各類體育交流活動將密集開展,全運會測試賽亦正如火如荼舉行。筆者認為,以三地共同承辦全運會為契機,可在競技體育層面,全面加強與廣東的深度合作,以加速香港青年運動員的成長,提高全港體育競技水平。

在內地,廣東是體育大省、體育強省。梳理發現,過去數十年,廣東輸送和培養的運動員共奪得18枚奧運金牌,奪得的世界冠軍更不勝枚舉。其中,跳水、舉重、射擊、柔道、羽毛球等項目,冠軍運動員和冠軍教頭眾多。香港在奧運史上共產生2枚奧運金牌,數量遠少於廣東。雖然這和人口基數及體育人口數量有一定關係,但香港高水平教練員不足、訓練體系有待完善,卻是不爭的事實。

過去20多年來,香港與內地加強體育人才交流與合作,取得明顯成效。有業界人士曾指出,香港回歸祖國之後,在體育領域取得的成就,超過港英政府近百年總和。如今,共同承辦全運會,香港體育事業有了進一步「進階」的機遇。

三方面增進合作

在筆者看來,粵港在競技體育領域,至少在三方面可進一步加強合作。首先是高水平教練員的交流。近年來,香港在乒乓球、自行車等項目取得驕人成績,來自內地的教練員功不可沒。只不過,截至目前,內地教練赴港工作,覆蓋的項目數量仍遠遠不夠。廣東教練員赴港工作,可根據實際情況,全職引進或通過脫產方式在港階段性工作。

其次是高水平運動員的引進。當前,香港有優才計劃、高才通等人才入境政策,其中亦包括體藝類人才。筆者認為,對於年輕運動員,可適當放寬門檻。對於這些運動員來說,在內地競爭激烈,早期參與高水平世界大賽的機會並不多,但前往香港,則大賽歷練的機會大大增多。另外,當前,內地不同省市有共同培養運動員的機制,成本共擔,榮譽共享。而內地與香港似乎尚未有相關機制,接下來可進行創新嘗試。

第三,共同承辦更多綜合體育盛事或單項體育大賽,並推動大灣區系列賽常態化舉行。舉辦體育盛事,對推動區域體育競技水平的提高,有顯著成效。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霍啟剛提交一份關於申辦2031年國際足協女足世界盃的建議,引發業界熱烈討論。未來,三地政府和業界,可積極對接,形成合力,主動承接國家級、洲際級乃至世界級體育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