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上售賣的小瓶燒酒。 作者供圖

木 木

母親80歲了,一直住在家鄉小鎮。農曆二月二是她生日,與弟弟妹妹相約,回老家吃了一頓團圓飯。返程特意選擇坐火車,與四年前的一段經歷對照,頗有感觸。

2020年1月底,我乘坐剛開通不久的黔張常鐵路列車經長沙回深圳。當時,新冠疫情正處於擴散期,乘車的經歷有些特別。從候車、上車到下車,全程十多個小時,都戴着口罩,基本上沒有與人說話。去了兩趟廁所,此外就沒有任何走動。乘客不似平常多,但也坐滿了七八成,以前坐火車司空見慣的神侃與喧嘩卻沒有了,吵鬧和爭執更沒有。一種小心翼翼的忌憚,瀰漫在空氣中。打從十幾歲開始與火車打交道,從來沒坐過這麼安靜的火車。偶爾聽到車乘人員交接工作和發布行程通知,聲音也是輕輕的,語速很慢,近乎溫柔。

黔張常鐵路,顧名思義,起點重慶黔江區,途經湖南張家界市,終點湖南常德市。這片地區據說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的原型,喀斯特地貌明顯,高山大壑密布。鐵路沿線有橋樑190座,隧道100條,橋隧比高達78.1%。印象中,剛出隧洞就上橋樑,橋樑盡頭又是另一條隧道的起點。最高的阿蓬江特大橋,橋墩高100多米;最長的武陵山隧道,全長近10公里。在這樣的地質結構中穿行,天光晦明交替,彷彿有一種穴居的錯覺。2020年正值鼠年,而鼠是典型的穴居動物,大疫當前,專家反覆呼籲要減少人員流動,以阻斷病毒傳播途徑,大約也是這種穴居感產生的背景。只是當時怎麼也想不到,疫情會愈演愈烈,持續三年有餘!

此次出行,雖然走的還是這條山區鐵路,季節也差不多,感受卻完全不同了。今年是龍年,所謂飛龍在天,又逢「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有一種萬物復甦的氣勢撲面而來。更巧合的是,中國文化龍鳳並稱,火車駛出黔江後,先是停靠「來鳳」站,繼而停靠「龍山」站,不由人不聯想到長長的列車恰似一條巨龍在千山萬壑間盤旋,龍飛鳳舞,勇猛精進,氣韻通達。接二連三的橋樑和隧道,不但不讓人感到壓抑,反而成了游龍戲鳳的舞台。

最讓人感懷的,還是車廂裏瀰漫的煙火氣。由於是中途上車,沒有買到臥鋪,硬座也處於滿員狀態,還售出了少量無座票。車廂裏侃大山的,吃零食的,逗小孩的,翻雜誌的,打瞌睡的,凌亂而有序。車廂連接處站着三三兩兩的煙客,或倚車廂門,或靠盥洗台,吞雲吐霧,自得其樂。廁所的門向來是關不嚴實的,一種濕漉漉的混雜着排洩物的氣息,不時從門縫裏飄出來。列車員推着食品車來回叫賣:啤酒白酒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肚子本來不餓,我還是即興買了一小瓶濃香型白酒,酒名很特別,叫「我是小紅軍」,就着一副醬鴨架,津津有味地吃喝起來……

年輕時外出求學,一年裏免不了要經歷幾次這樣的生活。幾十年過去,歲月彷彿在火車廂裏凝固了,乘車人換了一批又一批,人們的姿態甚至表情卻都沒有變。這幅似曾相識的火車旅行風情畫,喚醒了我青少年時代的記憶。不禁想,太陽底下並無新鮮事,在你沒有參與的場合,生活仍一如既往地前行。真要是見過世面的人,當知隨行就市,順勢而為,方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識盡人間真味。

今年春節期間,有一句拜年話很是流行:龍行龘龘。「龘」由三個龍字組成,形容龍飛翔時的樣子,象徵非凡的力量和速度。中華文明五千年,龍從上古圖騰到近世祥瑞,逐漸演變為民族的精神象徵與文化符號,各種龍形物或具象或抽象,遍及大江南北,中國人也因此被稱為「龍的傳人」。在十二生肖紀年中,我們對龍年總存有一份特別的期許。龍行龘龘,正是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裏,能夠像龍一樣飛天翔雲,自強不息,創造輝煌。

由於自己生肖屬龍,我對龍的符號意義便多了幾分留意。龍飛九天,其意象,在剛健威猛,在變幻無窮,更在綿延不絕。

老家所在的黔江區石會鎮,地處重慶與湖北湖南三省交界處,屬於歷史上中原統治與千里苗疆的結合部,居民來自四面八方。趁着這次回老家,去拜謁了幾座祖墳,大致搞清楚了石會陳姓歷代祖先的遷徙之路,深感人生維艱,亦從中感受到一種頑強的文脈傳承。清康熙年間,始祖陳明仲在湖廣填四川、改土歸流等政策背景下,從江西輾轉遷往石會鎮西部一個名「老鸛窩」的小山村。生活兩代後,遭匪禍,三世祖陳祥再啟陟程,舉家遷往長江邊的豐都縣。陳祥生二子,長子陳朝望,次子陳朝遠。數年後,陳朝遠一脈定居豐都,陳朝望一脈重返老鸛窩。朝望生四子,名策、俊、謨、舜。自此,陳氏五世繁衍,終於在這裏站穩腳跟。四兄弟成人後,分家立業,遷往四村八鄉,為了家族傳承有序,立下統一字輩:

廷芳崇孝友 家瑞在詩書

祖訓惟和一  宗聯尚義初

仁文昌五世 川江已延譽

鵬里萬飛翔 餘光耀京都

短短40字,若以20至25歲為一代,一個輪迴下來,便是千年光陰。其間傳承的,有道德教化,有家族歷史,也有祝福期待。陳氏以「仁文昌五世,川江已延譽」為基礎,第六世開宗立派,終希望「鵬里萬飛翔,餘光耀京都」。筆者屬「瑞」字輩,作為朝望公一脈,曾旅居北京十六七年,供職於中央有關部門,不知能否稱得上先祖心中的「餘光」。即使是這一縷微弱之光,亦經歷了十二世傳承。

印象極深刻的,是朝望公墓碑正中那行「皇清待贈顯考陳公諱朝望老太君之墓」篆刻大字,歷經數百年仍清晰可辨。其中「待贈」二字頗有講究,表明墓主並未獲取功名,等待子孫後代科舉及第後追加封贈。這不是徒慕虛名,而是殷切期待。由此可見,龍的傳人,既是血脈傳襲,更是文化傳承。

如果說坐飛機可以節省時間,節省的時間可以更好地生活,那麼坐火車本身就是生活。一路的體驗和感悟,可遇不可求。回到深圳,到了家門口,才發現小區旁有一條街道名叫「龍城路」。街道上有家專營牛羊肉的熟食店,心念一動,進去切了一斤醬牛肉,一斤烤羊排,帶回家,倒一杯威士忌,慢慢享受……

這就是生活,龍行龘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