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葛沖 北京報道)美軍高頻次對華抵近偵察增加了中美海空相遇的風險。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所長閆岩近日在《2023年美軍南海軍事活動不完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雖然中美海空相遇的風險增加,但是中美去年啟動了首輪海洋事務磋商,在這樣一個機制和平台上,相信兩國將會在南海和其他的海洋事務上有比較好的探討,中美在南海問題上的危機管控還是可控的。
2023 年10月,美國五角大樓聲稱,自2021年秋季以來,解放軍戰機對美機進行了 180 多次「危險攔截」。但《2023年美軍南海軍事活動不完全報告》指出,實際上,這些攔截多數發生在中國大陸及海南島的領空附近。
「國際法中確實有『航行與飛越自由』的認定,但美國在南海的軍事活動與普通的軍事或航行活動還是有區別的。」據澎湃新聞報道,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雷筱璐教授在報告發布會上指出,「一是美軍進行的是長期高頻次的部署;二是特別有針對性,選取的海域和島礁都十分敏感;三是抵近活動對沿海國安全產生很大的影響。這些都已經超越了國際法規定的『航行與飛越自由』的內涵和外延,威脅到了中國作為沿海國家應該享有的安全利益。」
胡波在發布會上表示,南海形勢會變得越來越動盪,但不會發生戰爭衝突。他稱,「美國總統大選在即,這將刺激美軍加強在該地區的部署及行動,盡管南海及周邊地區面臨新的不確定性,但其背後仍是通過軍事行動傳遞外交和輿論上的影響,對中國當下並不構成更大的威脅。」
中國國防部曾多次對南海問題進行回應。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日前在例行記者會上答問時指出,南海是地區國家的共同家園。中方堅持同有關當事國通過對話協商管控分歧。對於一切侵權挑釁行徑,中國軍隊始終嚴陣以待、堅決反制,堅定捍衛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