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向讀者言明我從來沒有學習過粵曲演唱的發聲。當年,師從黃少俠學習唱粵曲時,他說我學過西洋聲樂,播音又受過聲線和咬字訓練,已具備唱歌的基本條件,他不用教怎樣發聲了。此外,由於在電台工作關係,間中也會和嘉賓討論唱曲的技巧,像羅家寶、陳笑風、梁漢威、吳仟峰等唱功了得的紅伶,都曾經在訪談裏分享過他們的心得。每位紅伶都有個人的體會和心得,不像西洋聲樂已有一套普遍被接受的發聲訓練方法。如果要找一套較權威的粵曲發聲訓練論述,近年廣州出版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是不二之選。該書的〈唱念卷·唱功技巧篇〉第二節有一段講述怎樣「學會正確發聲」。它首先提出常見的發聲毛病:「粵劇的發聲講究『高而不尖,低而不沉,能上能下,寬鬆自如』,然而現實中常見的問題不少,如聲音高低區不統一(聲亂),發聲擠、捏、卡等。有些青年演員容易『聲音打架』,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戲曲演員訓練中較強調吐字行腔,而忽略了聲音之美,有時會導致有字無音、有聲不美,高音部分更是鎖緊喉器、擠迫聲帶,發出『窄、硬、直、扁』的『白聲』,甚至聲嘶力竭。有些女演員的子喉窄而幼,俗稱『雞仔聲』,一上高音便出現刺耳尖叫……凡此種種,都是發聲方法不正確所致。」

對於怎樣練習才練出正確發聲,該書有以下的闡釋:「粵劇唱腔音域較寬,對演員的基本功要求較高,很多演員中音區還比較穩定,可是一上高音區就明顯吃力,聲音讓人聽起來不舒服,這是參與發聲的肌肉群不夠放鬆、共鳴腔運用不夠所致。解決辦法是要加強中低音音區練習。練習中低音音區容易找到放鬆歌唱的感覺,提高聲帶、喉肌的彈性和韌性,不容易緊張。同時,還要找到頭腔共鳴的高位置,將高位置與喉頭肌肉的放鬆狀態結合起來練習。如果基礎不牢固,練習高音時聲帶、喉肌就很容易拉傷,甚至因『失聲』而斷送藝術生涯。」

我在上一期的拙作提過一般的粵曲發聲練習重點放在「擴大聲量和擴闊音域」上,不太着重「聲音之美」,沒有充分的條件下,練唱高音,結果會弄致「塌嗓」。

◆文︰葉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