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電動車之父」陳清泉(前排中)。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金文博)香港正致力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及國際綠色科技中心,發展新能源汽車以實現碳中和目標是當中重要一環。「亞洲電動車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傑出講座教授暨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陳清泉日前就相關議題接受香港文匯報等媒體訪問時強調,香港要充分善用國際化的優勢做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把國家好的東西介紹給外國;同時應與深圳「珠聯璧合」,在應用研究和落地轉化方面加強配合,以完善電動車以至整個創科生態鏈。

團結香港基金日前舉辦「綠色創科論壇」,以「香港建設國際綠色科技中心挑戰與機遇」為主題,邀請來自電力、建築、電動車、家族辦公室及人才發展等領域的大型和初創企業等業界人士及專家,聚焦探討香港如何透過創新科技、產業升級和政策支持實現碳中和目標。陳清泉為是次論壇作主題演講,並在論壇開始前就香港發展電動車議題接受媒體訪問。

香港特區政府在《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中,點名新能源汽車為其中一個重點關注領域,陳清泉認為,香港雖然沒有汽車及電動車產業,但香港作為國際化城市,他可以在香港發表研究文章,並獲聘到美國、德國、日本及內地等汽車大國、強國做顧問。

把內地好東西介紹給外國

同時,香港是一個國際化都市,「所以香港的標準就是國際化的標準,當一個電動汽車能夠用在香港,說明它可以用在全世界,因為香港用的標準是世界最先進的標準。」再加上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可以充分發揮此優勢,「把中國好的東西(如電動車)介紹給外國,把外國好的東西介紹到內地。」

陳清泉強調,香港要發展新的科技產業,一定要有生態鏈,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變產品(企業轉化落地)及產品變商品4個要素,而在該4個要素中,香港只在基礎研究和金融兩項較強,因為香港有5間大學能成為世界名牌大學屬世界少有,故本港基礎研究的力量是當中的優勢,但在應用研究和企業卻不如深圳,「所以香港一定要跟深圳『珠聯璧合』搞好『北部都會區』及河套區,這樣才能夠吸引全世界的人才。」

他認為,香港有國際化的環境、有「一國兩制」,「西方的科學家在這裏生活會很適應,發明出來的東西很快到深圳就可以產業化。」他強調,香港首要做好國際交流,創造好的商業模式,也要推動第三方認證機構發展,「香港有良好的國際聲譽,故在認證方面可以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