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天所拍攝的桃花。 作者供圖

趙鵬飛

香港總歸是無春可吃的,尤其是對一個生於北方的人而言。春韭菜做的韭菜雞蛋盒子,頭茬香椿芽炒的雞蛋,洋槐花摻入小麥粉蒸的麥飯,涼拌春地軟兒,熗炒蒲公英,還有清蒸茵陳麥飯。倘若春天沒有吃到這一口飽含春意的吃食,舌尖上不時泛起的寡淡,便如撞上玻璃的蜜蜂,一遍一遍隔窗盤旋,扇得翅膀嗡嗡作響,在看似毫無阻攔的透明裏,始終無法抵達心心念念的花朵。

沒有一個春天可以被輕易地錯過。

因為工作上的安排,最近臨時推遲了回北方探親的假期。父親覺悟最高,囑咐要以工作為重,忙完了再回來。母親只是淡淡嗯了一聲,連線的視頻裏看不出表情上的變化。隔了兩天,一家人在群組裏分享了去桃花源採摘茵陳的視頻,在一株開滿粉嫩花朵的桃樹下,母親的落寞顯而易見。

這處桃花源,是我們一家人一起發現的。去年這個時候,一家子開車出門踏青。行至渭河大堤,一條寂寂無人的繞堤長路,清幽潔淨,兩行枝軟葉嫩的垂柳,嬌嬌俏俏。堤內,渭河水枯,只一道蜿蜒細流緩緩流淌,一望無際的乾涸河床,空曠渺茫,遙遙看去,有一抹長長的草色,走進了,黃沙散漫,水流無聲。泊好車,就着還有些涼意的依依春風,一行人悠悠蕩蕩,穿梭在青青柳色裏。

我雖視力很差,卻眼尖地發現,大堤不遠處,籠着一團明艷的粉霧。應該是一片開得正好的桃花。一家子都是愛花的人,即刻加快步子趕了過去。果然,春風着意,先上小桃枝。幾十株蒼勁的桃樹,分布得疏密有度,粉白色暈染的桃花,一樹一樹開得好不熱鬧。枝虯樹老,花朵俏麗,橫斜穿插,隨便拍一張,都像是從國畫上新裁出了一方。我們幾個還沉醉在枝頭的芬芳裏,眼更尖的母親已經瞥見,桃樹下竟然長着密密麻麻的粉嫩茵陳。放眼望去,每一棵樹下都是如此。

菊科蒿屬的茵陳,在藥典上是保護肝臟的一味良藥,在我們這一家子「吃貨」的眼裏,則是極為難得的一道春天美食。這東西極為刁鑽,先是長得隨意稀疏,很難遇到。冒出地面三五天,就只能入藥不能入饌了。更可氣的是絨毛一樣的茵陳幼芽,是繞着舊年乾枯的老枝貼地而生,揪出一把茵陳芽,往往就夾雜了無數細碎的枯草屑。要變成美食吃到嘴裏前,就得像從燕窩裏挑毛髮一樣,先得把細小的草屑,一根一根挑揀出來,既費神又費眼睛。即便如此,能在野外採摘到夠吃上一餐的茵陳,也是一件值得炫耀一整個春天的幸事。所以,愛吃這一口的鄰人,幾乎都有一處傳女不傳男的秘密花園。很顯然,這處無人打理的桃園,立刻就成了我們一家子的秘密花園。

說是無人打理,並不是虛妄之詞。看看樹下堆積的桃核層層疊疊,都和枯草融成了厚厚的腐質層,便知這一處果園應該廢棄多年了。愈來愈多的年輕人紮在城裏不肯回來,老一代的人慢慢凋零謝世,很多田地和果園無人耕作只好無奈拋荒。桃花寂寞開無主,零落成泥碾作塵,倒是意外成了這一大片野生茵陳的領地,也成就了我們一家子一件春天裏的賞心樂事。

那一次全家老少齊心協力採摘的茵陳芽,不僅做了一頓奢侈的麥飯,還曬了兩小盒茵陳茶,一盒給我帶回了香港。一整年了,也沒有捨得打開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