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緯紋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
內地擴大來港個人遊城市名單,正當特區政府和旅遊業界密鑼緊鼓作出部署,迎接自3月6日起來自西安和青島兩地的個人遊旅客所帶來的新商機時,有外媒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香港一些餐廳存在「趕客」現象。筆者認為,就這改善服務業質素,提升香港作為「好客之都」的形象,提出即時的治標措施固然重要,但亦要從宏觀角度深入認識問題,提出長遠的治本方案。
「趕客」等問題出現的根源有二:一是業內部分持份者滿足於過去的成功而未有跳出舒適區迎接新環境,亦欠缺進步的動力應對挑戰。二是香港土地不足、勞工短缺、市場細小,租金和勞工成本必然高漲,企業追求抵消成本以獲取更大利潤的經營目標,例如旅遊區內的餐廳或不免以「趕客」方式來多做一至兩輪生意,旅遊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難免再退步,形成進一步「趕客」的惡性循環。
創意手法呈現香港各區文化
旅遊業作為香港經濟四大支柱產業之一,需要配合香港的整體經濟作出改革,踏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步。就此,筆者提出三點建議。首先是建構一個現代化的旅遊業產業體系。通過規劃,例如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將會制訂的《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把與旅遊相關的景點、餐飲、交通運輸、零售、酒店賓館、文化、體育、盛事等行業與活動有機整合,並按需明確不同的協作機制和網絡,循着發展目標推動旅遊業實現高質、智能和綠色化發展,重振香港旅遊業獨特的品牌形象。
二是以新質生產力抵消深層次矛盾、優化旅遊產品與服務的質量。科技和創意是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投入,香港在這兩方面都極具優勢,再配合香港人的精細與一絲不茍的辦事作風更能相得益彰。例如在旅遊產品方面,可以發掘香港18區內的不同文化,通過AR等科技和創意手法呈現這些文化與中國文化在香港融合的特色;同時配合當前「城市漫步」的旅遊熱潮,以不同主題把這些交融文化逐一呈現,讓旅客沉浸在各區體驗香港獨特的旅遊資源。
推進大灣區一程多站旅遊
在提升服務質量方面,短期內可考慮推出各類資助計劃,鼓勵業界內不同行業採用更多科技產品協助生產和提供服務,解決員工不足和惡劣態度等問題。
長遠而言,提升從業員的素質十分重要。特區政府、旅遊業界組織、教育培訓機構等可建構協作網絡,通過政策、各類資金和支援措施,共同創造更優良的經營和從業環境、為員工提供培訓以打造專業服務形象;亦可舉辦各類型展覽和比賽來提升從業員專業服務意識,以及業界的創意和競爭力。
三是推進區域協調旅遊業發展來提升整體競爭力。內地乃至國際旅客同遊粵港澳三地並非新鮮事,重點是提升旅客一程多站的意願。制度上,粵港澳可聯手爭取放寬簽註的要求和延長停留時間;同時爭取提升旅客可攜帶入境的現金額,鼓勵消費。同時盡快落實興建各項區域和城際交通基礎建設和完善跨界運輸服務來支撐大灣區內更大的旅客流量。營運上,特區政府可以鼓勵香港與周邊城市不同主題的景點的對接和聯營,通過品牌聯乘和創新營銷手段,促進彼此良性競爭和推動香港旅遊業的服務水平與形象的持續提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