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達誠藝術作品展在多倫多揭幕。
◆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正在為展覽做導覽。

設專業展館 大型藝術展帶動國際化交流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事實上,近年來香港已在國際藝術界贏得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在視覺藝術方面,繪畫、書法、雕塑、篆刻等作品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藝展中心、畫廊、藝博會、拍賣場,囊括了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家的作品,藝術家們亦積極舉辦個人畫展及團體聯展增加業界與市民的交流。然而,作為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除了做展覽中心,成為藝術家與藝術愛好者的交流平台外,也應該成為藝術品的交易平台,令藝術品產生市場價值。許多內地藝術家都希望透過香港這個更廣闊的平台被大眾認識,被市場認可。有畫廊負責人、策展人指出現在的香港藝術市場話語權還是偏向西方藝術,政策上應該加強對東方藝術的重視,長遠計設立國際認可的藝術品鑒定中心,香港才能成為真正的東西文化匯聚之都。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依江、胡茜、小凡、雨竹

國家藝術基金自2021年起面向港澳特區全面開放一般項目申報,2022年、2023年香港特區均有1項美術創作類項目入選,2024年入選名單則有美術創作項目兩項,包括篆刻《都市生活圈─香港地鐵印譜》和水彩(粉)畫《我們的港灣》,可見香港的視覺藝術愈來愈受重視。香港若要完善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角色,更上一層樓,還有什麼需要去做?香港文匯報記者找來業界人士談他們的建議,為視覺藝術的未來發展撥雲見日。

定交流策略助港藝術家走出去

香港雕塑家朱達誠憑雕塑展覽《藝道融心》入圍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資助項目,在香港藝術發展局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的共同支持下,當年夏天他將作品帶到美加,先後在洛杉磯和多倫多舉辦了海外展覽。他將為香港文化博物館創作的李小龍踢腿雕像的縮小版本帶到美加,與孫中山像、梅艷芳頭像等作品一同展出。朱達誠表示,展覽的實際效果超出了他和策展人的預計,其間亦獲得了海外不同博物館、機構和藝術家的自發支持。「洛杉磯華美博物館是以重視華人歷史、支持華人藝術家著稱,展覽也吸引了當地傳媒包括報紙、電台、雜誌報道,引發不小的回響。」他也藉此機會與當地藝術家進行了深度交流,談談他們的觀展感受,以及香港藝術的發展情況。

這次經驗可以說是香港藝術「走出去」的一次極佳示範。朱達誠提及在洛杉磯和多倫多開展時,兩地的香港駐地經貿辦事處都非常重視,自發派人前來支持。移居多倫多的香港藝術家,聽到展覽的消息也來到展覽支持,很多當地李小龍的粉絲,不止華人也有很多外國人,也被吸引來觀展。朱達誠認為:「只要是有水平、講好香港故事、能夠打動人的作品,去到海外,相信當地的市民與機構都會非常支持和歡迎。因此,香港藝術家要敢於走出去。」

香港要對外實現藝術交流和文化傳播,是一個值得深究的課題,朱達誠提出幾個重要因素:「首先一定要有好的領導,即是政府要制定更為長遠、更廣闊的計劃,不只是短期與內地大灣區之間的交流,而應該是以三年、五年為一個階段,與大灣區及其他省市,甚至東南亞、美加、歐洲之間的合作交流。其次,要有好的策展人,許多藝術家沒有自己的策展人,對於藝術的呈現有很大影響。然後便是足夠的經費支持,我若非得到足夠資金支持,也很難負擔雕塑海外展覽的運輸成本。滿足了這些條件,再加上好的藝術家和優秀作品,相信香港在文化藝術交流方面可以更上一層樓。」

西九文化區應撥場館辦書畫藝術展

雲峰畫苑董事長郭浩滿近年來擔任「全球水墨大展」策展人,亦致力於推廣內地藝術家走向國際視野。他認為「全球水墨大展」的持續舉辦,令很多香港藝術家比以前更有信心,對參加國際性的藝展更有熱忱,但目前的香港缺乏大型展覽場地,給予傳統書畫藝術有展出空間。「『全球水墨大展』在會展中心舉辦,租金十分高昂,排期亦艱難。我曾設想西九文化區可以分撥出一塊場館給書畫藝術辦展覽,但未有結果。」

多年來他代理了不少內地藝術家,將他們的優秀作品在本地及海外推廣,他指內地藝術家都希望透過香港這個更廣闊的平台被大眾認識,被市場認可,能夠賣出自己的作品。他們的作品不僅可以作為舉辦展覽帶動文化旅遊的資源,又可以產生經濟效應。他認為現在的香港藝術市場話語權還是在西方藝術那邊,應該加強對東方藝術的重視,若能有空間舉辦以傳統書畫為主題的大型藝博會,政府亦出動高官前來支持以產生社會效應引發關注,將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郭浩滿說:「現下許多展覽都是『小打小鬧』,在大會堂、中央圖書館短暫開幾日的時間,雖然開幕很熱鬧,但第二天往後就很冷清,布展幾日然後就拆除,其實也是資源的浪費,並不能產生展覽效應。但若舉辦大型展會,各地的觀眾都有可能會抽一日時間前來觀看。對用於藝術的資源,無論是資金、場地還是宣傳,應該集中而非分散使用。」

盡快設書畫藝術專業展覽場館

香港美協主席林天行表示,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香港的設計、演藝、影視等文化藝術就已進入國際視野:「所有的文化來到香港,就變成了香港文化。就像中國古語中的『海納百川』,香港的特色就是融匯中西、擁有國際視野,所有香港出品的東西,包括文藝,都有着國際語言,讓全世界都看得懂,這就是香港特色。」

林天行認為香港應盡快建立一個專業書畫藝術展覽場館,展出世界各地藝術家的作品。「內地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美術館,歐洲有無數個美術館,但香港作為一個擁有七百多萬人口的國際金融中心,沒有一間專業的美術館,都是多用途的,這會使布展成本增加,也難以排到期。」他指有時香港藝術家申請展覽場地,申請一年都難以成功。除此之外,他也認為香港也應打造一個專門長期展出本地藝術家作品的展館:「其中應包含香港百年來重要的藝術家,直至現在藝術家的作品,讓國際遊客來看看香港過去和今天的藝術。」

用優惠價為藝術家提供展場

篆刻家傅世亨也表示,在香港文化交流中最大的問題是場地。雖然他和學生通過註冊非牟利藝術團體,能夠獲得中央圖書館辦展的場租補貼,但場地不充足、租金昂貴的現象仍然明顯。他舉例,在深圳,一些美術館會免費為藝術家提供場地,如果香港有這樣的政策,行業就能發展得更好。

南天畫會(香港)主席劉宏業,近年常來往於大灣區和日本參加書畫展覽,他說:「香港是東西方的連接點,各種藝術展和世界頂級拍賣活動在這裏舉辦、交流交匯。這裏的作品豐富、兼容開放,給了書畫家很大創作自由度和作品銷售的平台機會。」

同時他指出,在香港從事書畫藝術創作有租金成本高、創作場地限制、作品變現率低等問題。他希望政府政策發揮帶頭作用,向書畫藝術工作者提供經費、場地及活動支持。如活化工廈和長期空置校舍等場地,以優惠價錢提供給書畫藝術工作者,讓他們擁有更多的創作空間。劉宏業也希望相關部門多舉辦文藝活動,讓更多市民參與進來,藉此提升大眾的整體藝術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