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玉如帶領研究團隊進一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出首個基於深度學習的多基因評分系統,用以預測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科大供圖
◆葉玉如(左)的研究團隊研發出簡單血液測試,利用圖中的儀器進行超靈敏高通量鄰近延伸分析。科大供圖
◆葉玉如(前排左二)與研究團隊合影。科大供圖

港科大首位女校長葉玉如鼓勵女性投身科學領域

【編者按】女性能頂半邊天。在科研世界,縱使身處金字塔頂端的女性科學家仍屬明顯少數,但隨着時代更迭,新世代的女性科研人員,正發揮着比她們前輩更大的群體影響力,更多更年輕的在學女生早早立下志向,為追求科學理想以服務人類福祉的抱負而揮灑青春。

適值三八婦女節,香港文匯報今日起推出系列報道,訪問香港科研領域不同世代的女性領袖、骨幹精英、明日之星,以及嶄露頭角的科學幼苗,藉由她們的故事,細訴科學路上種種變遷和體會,描繪女性參與科學的願景與期待,並鼓勵着年輕後學敢於追夢,未來能進一步展現及貢獻科研「她」力量。

2004年,香港誕生了第一位「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女科學家獎」(又名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得主——國際腦神經科學權威葉玉如。廿載過去,她一直深耕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學及藥物研發,在檢測和治療屢現突破,並成為以「科技」為名的香港科技大學首位女校長,及本港八所資助大學校長中唯一女性,見證着香港創科發展邁向新時代,更是女性參與科研的標誌。在本系列第一集,香港文匯報專訪了葉玉如。她在介紹最新科研成果的同時,還分享了香港創科環境和氛圍的今昔比較和置身當中感受的點滴,以及對未來女性參與科學的期盼。 ◆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健文

對香港的女性未來在科學領域的發展,葉玉如期望有更多女性和不同背景的人加入科研行列,「透過不同的觀點和想法,共同努力為日益複雜的世界帶來改變及注入動力。」她指香港是國際城市,擁有多所高等教育機構和科研機構,而且特區政府也積極推動女性參與科學領域的發展,認為不論男女都可在此接受最好的培訓並得到發展機會,寄語年輕一代「如今在香港做科研大有可為!」

港不乏優秀女科學家 創科生態蓬勃

葉玉如說,香港不乏優秀的女科學家,單以科大為例,電子及計算機工程系榮休教授兼新興跨學科領域學部研究教授劉紀美最近便獲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表揚她在光子學和電子學領域的卓越成就和貢獻;而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教授周迎則成功研發了「新型多功能人造細胞擴增平台」,以及能應用於乾眼症、老年性黃斑病變及骨關節炎等慢性疾病管理的先進高分子藥物,這項發明更於去年的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榮獲評審團嘉許金獎。

作為一所鼓勵多元及創新的研究型大學,葉玉如表示,科大已推出一系列政策幫助員工平衡家庭和工作,或按實際情況提供更為平等的工作機會和環境等,包括豁免懷孕及產後休假女教員的教學職務,及為剛升任為人父母的男女教授,提供暫停或減輕教學職務的安排等,而現時科大女性學術人員比例已由2017年的10%大增超過一倍。

「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女性可以按照自己的志向選擇學科及發展事業,並在科學領域上作出更多的貢獻。」特別是創科生態的蓬勃發展,將讓更多年輕人包括女性投身科學領域,「她們的成功故事將會成為典範,鼓勵更多學生立志科研。」加上各界共同努力創造多元化、公平和具包容性的社會氛圍,她相信可以讓更多女科學家充分發揮才能。

寄語有志者「打好底」把握機遇

葉玉如又寄語有志科研的年輕人先要建立扎實的知識基礎,並爭取實習機會,以認清自己的學術抱負和志趣,而對於已投身科研的年輕人,她期望他們能把握現在的機遇,敢於創新,在實踐理想的同時,也為香港、國家和人類作出貢獻。 ◆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健文

學術獎項及榮譽

1998年 裘槎優秀學者獎

2001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3年 國家自然科學獎,2011年再獲此殊榮

2004年 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5年 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6年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榮譽院士﹑入選《自然》雜誌中國十大科學之星

2019年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