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禮願)消委會發表報告指家居裝修行業良莠不齊,包括報價欠透明。有裝修界人士承認,行內不時出現所謂「師傅」以「打單泡」方式派卡片搶客,卻在收錢後忽然「失聯」;亦有「師傅」以超低價搶單後,交貨效果強差人意,及後雖聲稱可以重做,卻獅子開大口要求加錢,客人為免工程半天吊被迫肉隨砧板上。故業界建議加強規管,包括為報價及付訂金設立冷靜期,並提倡實施認證及發牌制度。香港裝修從業員工會理事長周連建表示,客人與裝修「師傅」因金錢而起的爭拗時有所聞,曾聽聞有客人為一宗50萬元裝修工程,付上40萬元訂金後,「師傅」雖搬來英泥扮作準備開工,未幾卻突然「走數」人間蒸發,「裝修報價可以好參差,有些『師傅』為了搶生意,會刻意將價錢報得比市價低很多,引你入局後再劏客。」他建議,市民光顧裝修公司前最好做足功課,「搵有公司背景的師傅, 一旦出問題都較容易追討。」
現時坊間的裝修公司只需領有商業註冊便可以開業,周連建坦言由於入行門檻低,更有「黑工」加入搶客,他們一般以低價作招徠,但施工質素卻沒有保障,「部分人根本連小型工程課程都未上過,對於住宅單位內那些牆身可否拆除,只是一知半解。」他建議政府設立制度,要求裝修公司老闆或設計師需修讀認可的小型工程課程,藉以提升業界質素,令市民更有保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