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架行人通道已開放予市民使用。 林世雄網誌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香港山多平地少,不少樓宇和設施依山而建,居民出入都需要行樓梯或繞路上山落山。為方便市民出行,以及減低依賴道路交通接駁,特區政府積極推展上坡電梯系統工程項目,其建造技術亦不斷提升。於上月底正式啟用的「葵涌青山公路至工業街升降機及行人通道系統」,是路政署首次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橫跨青山公路的高架行人通道施工期較傳統方法縮短超過一個月,其間臨時封路的次數和時間亦大為減少。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昨日在網誌介紹,該通道系統由3座升降機塔和3條有蓋高架行人通道組成,連接高度差距約62米,即大約20層樓高的葵涌工業街和石籬區。區內約18,000名居民,尤其是長者與行動不便者,以後可以通行無阻往返石籬區、青山公路(葵涌段)和葵興港鐵站一帶,預計通道系統每天的使用率約為5,100人次,由葵興港鐵站步行到石籬一邨可以避免再行走樓梯,時間更由以前約27分鐘大大減少至現時約15分鐘。

他介紹,以往建造高架行人通道時,要先在現場興建結構部分或安裝預製結構組件,再在完成的結構工程上方進行高空工作,安裝通道上蓋、排水設備、照明設備、欄杆等非結構部件。路政署在這個工程項目作出新嘗試,首次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建造高架行人通道。工程團隊先在地面的裝嵌工場組裝鋼架結構連同非結構部件,再以移動式起重機將組裝完成的高架行人通道吊運至預定位置,建造橫跨青山公路的高架行人通道的時間較傳統施工方式減少超過一個月。

採取了「組裝合成」建築法,工程團隊無須再在鋼架結構上搭建大型臨時工作平台和在高空安裝非結構部件,大部分工序都在地面工地完成,減低施工人員風險,亦免卻在行車道上方多次吊運不同部件的需要,大幅減少臨時封閉青山公路和周邊行人路的次數和時間,達至提升工程人員、駕駛者與市民安全、方便的三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