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醫院呼籲善心人捐出O型血的「屍心」。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香港現時每天有超過2,000名病人正等待適合器官延續生命,也有部分病人等候期間不幸離世。有關注器官移植的專家表示,雖然近年香港的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的累積人數有所增加,但仍未能滿足需求,建議特區政府除了加強宣傳提升器官捐贈率外,亦主動協助登記者,鼓勵他們向親屬表明意願。他又認為,兩地就器官移植合作對兩地均有好處,對香港更是「利多於弊」。

截至去年12月31日,在中央器官捐贈的登記人數達36,7199人。香港器官移植基金會創辦人及創會主席何繼良表示,近年港人對死後捐出器官、遺愛人間的認知已略有改善,加上有直接方便的網上登記為捐贈者提供便利,都使自願捐贈器官的累積登記人數有所增加。

他亦留意到,雖然登記名冊人數上升,但每年成功接受器官捐贈只有20人至40人,反映登記名冊的人數和能夠成功接受捐贈的人數不成正比。從過往經驗可見,這是由於多個不同因素所致,包括港人的思想觀念、受中國禮教及不同宗教的影響、對捐贈過程了解不足而產生誤解,導致不少人在最後一刻卻步,尤其是長輩的意願以及其保留全屍的觀念。

此外,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數字顯示,現時全港每天有超過有2,000名病人在等候器官移植。為了幫助更多急切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何繼良認為,要改變這種傳統的思維,教育是最有效的方法,建議繼續加強市民對器官捐贈的認識,尤其是在登記者的親屬方面,政府可主動協助登記者,鼓勵登記者盡早向親友表明意願,作為登記者和其親屬溝通的橋樑,為他們更加深入了解器官捐贈,「若市民有助人的心態,自然會支持器官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