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會大學物理系教授朱福榮在水果無損檢測領域取得突破。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今屆「灣高賽」共有16個港澳項目,其中香港項目獲得不俗成績。除了香港理工大學團隊獲得金獎,來自浸會大學的「基於多模光電探測器的可溯源水果品質無損檢測與物聯網解決方案」亦成功入圍大賽50強,榮獲優秀獎。頒獎大會上,項目與位於廣州的華南新材料創新園簽約合作,有望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率先啟動商業化落地。

浸會大學物理系教授朱福榮於2018年啟動「日盲近紅外光探測技術」在水果品質無損害檢測領域的研究,並成功開發了一種新型的紅外探測器,運用多模式、多頻段的光探測技術無損害檢測水果糖度、酸度和含水量的信息。

與基地簽約 加速商業化進程

朱福榮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該技術方案只需要一台小小的探測設備,水果放置在設備上,就可精準探測其糖分子機器化學基因在近紅外光譜範圍內的吸收行為,並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分析建模,從而檢測出不同水果的品質情況。目前,該技術已在30多種水果上顯示出優良的檢測效果。

「傳統的檢測方法,是需要進行創傷檢測,即要剖開水果,取得樣本後再使用傳統技術進行檢測,耗時耗精力,且檢測結果未必精準。而我們這套方案,只要將水果放置在設備上,當即就顯示各項指標,非常便捷、精準。」朱福榮說。

據介紹,該技術方案可運用到果樹掛果期、物流、倉儲、商超各環節,果農、批發商、零售商乃至消費者,均可自行檢測。比如果農可以根據檢測結果,精準進行果園管理,精準把握採摘時間。對於倉儲和商超來說,亦可根據檢測結果進行精準收發貨及銷售,效率大大提升。

朱福榮介紹,以此次「灣高賽」獲獎為契機,該項目將全面啟動商業化。可喜的是,正是在本次賽事上,項目獲得大灣區各地業界的關注,得以與孵化基地簽約,加速了商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