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父報仇」是武俠小說的典型情節。大俠若遇上家族血海深仇或民族仇恨而不思報復,其本身的「俠性」將受到世人的懷疑。

桓溫「枕戈泣血」被讚頌

《禮記·曲禮上》所謂:「父之讎,弗與共戴天。」傳統史書也載有不少為父復仇的故事,如《晉書·桓溫傳》:「彝 (按:即桓溫父親桓彝) 為韓晃所害,涇令江播豫焉。溫時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復仇。至年十八,會播已終,子彪兄弟三人居喪,置刃杖中,以為溫備。溫詭稱弔賓,得進,刃彪於廬中,並追二弟殺之,時人稱焉。」桓溫為報父仇,不惜頭枕兵器,眼睛哭出血來,時刻準備殺敵以復仇雪恨。

可惜的是,當他準備就緒時,仇人卻早已離世。然而,他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追殺仇人的三個兒子。最後他大仇得報,更贏得世人稱讚,頌揚其復仇決心與孝行。

現代思維重寫復仇

桓溫此種「父死子繼」式的復仇,以現代眼光看來,其實乃不辨是非、誅連無辜。因此,不少新派武俠小說均嘗試改編古代復仇故事,反省其中「復仇行孝」的傳統觀念。如金庸《雪山飛狐》的兩位大俠苗人鳳與胡一刀,他們身負胡、苗、范、田四大家的百年仇怨,在出生一刻便彼此敵對。書中記述胡、苗二人惺惺相惜,一見如故,結下相知相契的深摯情誼,但面對無可擺脫的世仇,正如苗人鳳女兒苗若蘭所言:「後來一問之下,我祖父與田公公果然是胡伯伯害的,我爹爹雖愛惜他英雄,但父仇不能不報。」苗人鳳在家族仇恨與友情之間,不得不選擇了復仇,其後因小人暗算,讓胡一刀誤死在自己刀下。

胡一刀死後,苗人鳳鬱鬱寡歡,俗語謂「快意恩仇」,苗人鳳大仇得報,卻一點也不快意。

古龍《邊城浪子》亦是以傅紅雪的復仇故事為主線。傅紅雪自以為是白天羽的遺孤,人生目標就是為了殺死仇人馬空群。他的手中永遠握着刀,連睡覺時也不放下,似乎在仿效桓溫的「枕戈泣血」,矢志報仇。

最後他得知自己原來並非白天羽後人,一直以來的人生意義頓時落空:「他本是為了仇恨而生的,現在卻像是個站在高空繩索上的人,突然失去了重心……現在他只覺得自己很可笑,可憐而可笑。」古龍戲仿桓溫的歷史故事,藉此顛覆傳統復仇的意義,以現代人的身份向傳統價值說「不」。

◆ 馮慧心博士 香港恒生大學中文系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