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R技術有望消除人們擁有的如恐懼等負面記憶,為治療如創傷後遺症(PTSD)、焦慮、抑鬱等精神障礙帶來新曙光。不過,若該技術全面成熟應用,科幻片中可隨意操控記憶的場景是否會成為現實,由此產生的相關倫理準則科學家們又是否已提前規劃?對此,賴秀芸認為,一切TMR用於臨床治療或實驗的情況,均需遵守知情、自願的前提。雖然運用TMR技術消除人們恐懼記憶有望成為現實,但目前仍處在動物實驗階段,實際操作過程中亦需受多重因素限制。

須在病人知情同意原則下使用

「我想將來待技術成熟後,如果用於確實因為疾病需要,如受戰爭記憶苦痛折磨的軍人等,TMR會有很大幫助。但一切前提都應該在病人知情、同意、自願的原則下。」賴秀芸亦提到,目前有關TMR運用於恐懼記憶消除研究仍多在小鼠實驗階段,且對於TMR的機制與神經關聯性有待探索,相信最終技術成熟應用到人類仍有較長路要走。「並且過程上也不容易,不會說在人睡覺時隨便給些東西聽就可以消除不好的記憶,需要在記憶與提醒信號(如某種氣味、聲音等)間建立穩固聯繫,並沒有那麼簡單。」

不過,賴秀芸直言,將TMR技術用於小鼠實驗跨越到人身上的實驗挑戰並非不能完成,且臨床上已有嘗試,「因為實驗過程無侵入性,正如所有人都需要睡覺一樣,受試者只需戴上腦電波監測設備,完成實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