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珏
聖誕假期,小女兒從學校回港團聚,我感受到她的變化和成長。她和我講,每天晚上睡覺以前,她都會想像她的人生,想像她未來的生活,想像她以後會變成什麼樣一個人。她的思考恰恰與最近的一部新上映電影涉及同樣的話題。
今年82歲的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在多次宣布退休後,又推出了最新電影在香港上映。這部片子的香港片名是《蒼鷺與少年》,但日本片名卻是《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個話題其實也是大師希望通過影片討論的,片子講述了二戰後喪母的少年牧真人和一隻會說話的蒼鷺相遇,進入地下世界展開不可思議的冒險。片中真人母親留給真人的書,書名正是「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其實這本書在現實中確實存在,是日本歷史上的暢銷書,1937年由日本作家吉野源三郎創作,本片也表達了宮崎駿對吉野此書的紀念。
宮崎駿曾經在自傳中,用長文書寫此書如何觸發他思考社會和未來世界,他說這本書「傳達出一個訊息,那是無論處在多麼艱困的時代或是殘酷的時代,都要活得像個人。」這也是對人性的思考,《蒼鷺與少年》中地下世界表面是一個理想世界,動物能說話,但卻又吃人;而現實世界充滿戰爭,但卻有親情、友情,人性的關愛,這種反差其實引發思考。
片中一個想法就是對事情有了不起的想法,才能成為了不起的人。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重要的在於你自己,在於你的想像,你的目標,你的努力。這點我在小女兒的身上也看到了她的覺醒。如果把你想要的生活,或者你想成為什麼樣子,能夠做一個想像的話,你的表現,你的潛意識,就會慢慢影響你,幫你實現你想要的。你要把自己放到宇宙,想像你的感覺,你感覺到想像到,宇宙就會給你,我以前看過很多書,都是這麼講,一定要堅持下去。要不斷改變自己,可以樹立一個偶像,然後你就希望能夠成為他的樣子,去學習很多做人的道理,慢慢你就變成你想要成為的人。我的小女兒已經找到了方式,她很容易吸引更多類似她的人在她的生活裏,她的生活圈就變得更加有能量,有持久力,這樣她的目標總有一天就會實現。
不過重要的是,她的人生只有自己才能真正體驗,只有誠實地思考,才能找到生活的意義、自己的人生。別人並不能簡單告訴你社會是怎麼回事,你活着的意義是什麼。就像宮崎駿在《蒼鷺與少年》的結尾處,雖然地下世界的主人、少年的舅公希望他接手創造一個新的世界,但這並不是少年想要的,他想要回到自己的世界。這個結尾也可以看成是宮崎駿在隱含的探討自己接班人的問題,少年通過一番冒險,重新找到親情、友情、勇氣,這些是更重要的精神傳承,而不是活在指定的規則中,這也才是人類文明的希望。
就像此片的最後主題曲《地球儀》中唱的,「乘風而行,跨過磚瓦,這道路的前方,有誰在等我的到來」,「雨中放聲高歌,不在意他人眼光,這條道路的延續,是因為我希望延續下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