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泥傾瀉事發已三個月,山坡上仍有巨石未清理,耀興道仍未通車。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耀興道仍然封閉,多條巴士路線改道,耀東邨居民要步行出入。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張婆婆自從耀興道封閉後,對外出提不起勁。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梁熙認為,耀興道的修復緩慢,建議政府提供臨時巴士、小巴。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議員倡開通臨時巴士小巴 長遠須根治渠務問題

2023年即將過去,香港今年最大的風雨災害要算9月份來勢洶洶的世紀黑雨,其間造成多區瞬間淪為澤國。3個月過去,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回訪昔日兩大重災區筲箕灣及黃大仙,其中受山泥傾瀉「洗禮」的筲箕灣耀興道至今仍封閉,多條巴士、小巴專線改道,附近耀東邨居民出入極不方便,「兜一大個圈才能成功買餸或約朋友飲茶,成日要趕在天黑前返屋企。」有當區立法會議員表示,相關工程明年6月才完工,批評進度緩慢,建議短期在繁忙時段加設臨時巴士或小巴方便居民出入,長遠則應盡快根治當區渠務及斜坡問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

9月初的一場世紀黑雨令耀東邨與東盛苑附近一幅斜坡發生山泥傾瀉,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再次到現場採訪,發現原本翠綠的山坡變得滿目瘡痍,山坡上仍有幾塊巨石看似搖搖欲墜,耀興道被圍欄阻隔,處於封閉狀態,有多名工程人員出入施工,山坡上亦搭建棚架以進行斜坡鞏固工程。受耀興道封閉影響,多條巴士路線要改道或暫不途經附近的耀東邨。

要額外步行10分鐘

獨居在耀東邨耀興樓的71歲張婆婆過往非常活躍於社交活動,喜歡外出走走看看,每隔幾個月就要到東區醫院覆診,以往有小巴或巴士駛近住所,拉住車仔落山買餸或與朋友聚會也十分方便,但自從耀興道封閉後,她對外出提不起勁,「原本我樓下有巴士站,現在若要前往東區醫院,便要額外步行10分鐘,到稍遠的耀東邨巴士總站。」

她對世紀黑雨仍心有餘悸,她指着窗戶說:「塌石現場正對着我的單位,一推開窗便可以看到塌山泥的現場。」她憶及,事發當晚她正入睡,突然被窗外不停傳出的巨響吵醒,見窗外下大雨,一度以為是行雷閃電造成的巨響,翌日早上走近窗邊,被窗外景象所震驚,大規模的山泥傾瀉和大石擋路,「當時仲好似瀑布咁,幸好事發於深夜,如在日間發生,有許多人行經附近,後果不堪設想。」

張婆婆表示,人生中經歷過兩次山泥傾瀉,除了今次山泥傾瀉,1968年筲箕灣亦發生馬山村山泥傾瀉,當時居住在山下的她雖然未受影響,但也印象深刻。她認為,山泥傾瀉破壞力驚人,希望特區政府盡快完成復修工程,提早讓耀興道解封,以便居民在除夕及新春期間出外,同時亦應徹底解決斜坡危機,讓居民遠離山泥傾瀉的陰霾。

明年3月單向行車

一直跟進耀東邨斜坡清理及維修進度的立法會議員梁熙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他曾多次就工程進度與政府部門會面,得到的答覆是,由於涉及的塌坡範圍接近30層樓高,加上山上未開闢路徑,導致整個工程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影響施工進度。因此政府將會分三個階段進行工程,預計最快明年3月率先開放一條行車線,並爭取明年雨季前、即約6月重新開放所有行車線。

梁熙透露,耀興道解封前政府需要鞏固及確保不會再出現山泥傾瀉的情況,故過去3個月工人在現場放置貨櫃牆及水泥墩,以防有石塊鬆脫下墜衝向民居,水務署亦已修好因山泥傾瀉而損毀的水管。目前工程已進入第二階段,包括搭建棚架,以鞏固斜坡上的巨石,其後並以化學爆破將泥石變成碎粒再清理,最後的第三階段,便是要進行鞏固斜坡巨石,以穩固斜坡。

他認為,相關工程進度緩慢,導致耀東邨、興東邨和東熹苑等居民出行至今大受影響,「迄今有數條往返筲箕灣的巴士路線,仍要繞道西灣河上落山,雖然巴士已經加密班次,但是仍有很多上班的居民都很困擾,需要提前出門,以免坐車高峰期(上唔到車)。」

他期望工程可以盡量在農曆新年前完工,並促請運輸署在耀興道重新開放前,於繁忙時間增設臨時巴士或小巴線,往返耀東邨及柴灣、小西灣,以方便居民,特別是長者、行動不便的人士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