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源

日前在香港伊利沙伯體育館(簡稱︰新伊館)舉行的巴黎奥運會霹靂舞(WDSF Breaking Dance)計分賽,有來自世界各地超過50名運動員來港爭奪巴黎奧運參賽資格,政府也全力支持,將賽事審定為M Mark大型體育活動,現場觀眾非常興奮,氣氛熱烈,到底「霹靂舞」為何突然間成為奥運項目呢?

「霹靂舞」是街舞的一種,「街舞」顧名思義就是在街道上自由跳舞的一種表演,早期定為是一種文化、一種藝術、一種生活方式,不是一種競技比賽,是一種自由跳舞並沒有指定動作或技巧的;而「霹靂舞」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美國紐約一些拉丁裔及非裔青年在開派對時,歌曲到中段只有音樂沒有歌手唱的時候,一些年輕人就跳出來以自己的動作跟着音樂節奏在跳舞,因此亦被稱為「Break Dance」。

自由舞蹈是年輕人一種互動及交流的方式,而這個年代也有些年輕人以武鬥來解決問題,大家武鬥前派出代表以高難度動作來震懾對方,好像中國武術功夫比武前擺出功架一般,這也算是現在Break Dance比賽的前身,以Break Dance作為武鬥的前奏除了可欣賞高超舞藝外,更能有機會化干戈為玉帛,減少暴力。時至今日,「霹靂舞」就是兩位跳舞者以舞藝對決(Battle),「霹靂舞舞者」就是被稱作B-Boy及B-Girl的運動員。

今屆巴黎奥運會很快就把「霹靂舞」列入正式比賽項目,跟其它一些項目如中國武術,以及WDSF世界舞蹈總會拉丁舞申請超過30年也未能成事,而同屬WDSF之下的「霹靂舞」能加入成正式項目,相信就是國際奥委會(IOC)認為「霹靂舞」是會吸引新一代年輕人的運動項目,IOC亦想更多年輕人加入或留意奥運會,怕傳統項目開始慢慢流失觀眾,因此近年積極地加入如滑板、攀石、滑浪、3人籃球及「霹靂舞」等「新型項目」。

「霹靂舞」崇尚自由文化,也是較多年輕一代投入的活動之一,由當初「武鬥」慢慢演變成以舞蹈技巧「文鬥」,現時更可以說是演變成一種潮流。在新伊館場內,以年輕人為主的入場觀眾都很熱烈去欣賞來自世界各地B-Boy及B-Girl表演,更是一個觀賞性的運動。其實香港對於這種運動有很大發展空間,在街上一塊地,如文化中心或西九文化區等等,再加上一塊地蓆,就可聚集一班年輕人參與這個項目,雖然目前香港「霹靂舞」運動員水平跟世界Break Dance選手有一段距離,但假以時日,政府支持及資源許可,看來很有機會可以走上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