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提供第三方支付的平台計劃打入市場,免費為司機將傳統咪錶升級為智能咪錶。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聚合支付平台Wonder免費為車主將咪錶升級。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的士至今仍沒有統一的電子支付,令部分遊客感到不便。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左起:周朗臣、譚文忠和團隊成員張柏濠。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港支付平台推零手續費等優惠吸客 盼年底增至500部安裝

香港在邁向智慧城市的道路上,的士業是電子支付屢攻不破的城牆。早年,內地兩大支付平台和坊間一些支付系統開發商,先後豪擲千金進軍,但無功而回。近期再有提供第三方支付的平台計劃打入市場,斥資數千萬元免費為司機將傳統咪錶升級為智能咪錶,過去兩個多月已為逾200部的士安裝。另據悉,中央政策組亦有意探討的士業數碼化的可行性,並於數星期前相約的士業界會面,諮詢他們的意見。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禮願

中央政策組研的士業數碼化

香港的士數碼化最關鍵因素是淘汰齒輪推動的機械咪錶。該款計程錶未有接駁網絡,故的士即使已安裝八達通或其他電子錢包,車資金額亦要人手輸入才能使用電子支付,故不少司機都嫌煩,加上法例沒有規定必須安裝電子支付工具,故香港的士業的電子支付滲透率非常低。

創紀車行負責人譚文忠坦言,電子支付已是世界大趨勢,不少外國和內地旅客習慣使用電子支付。的士未安裝電子支付工具產生的尷尬情況,通常出現在機場的士站內,「該些旅客抵港後來不及兌換港紙,以為香港一個這麼發達的城市,到處已經電子化,所以無特別兌換現金乘的士。」

他表示,不少旅客往往在機場登上的士才發現只接受現金或八達通,「機場又沒有專門輪候區供已安裝電子支付的的士等客,所以經常有旅客在站頭找接受電子支付的的士,站頭職員只好大叫:『哪位司機有電子支付?』令旅客感到莫名其妙。」

譚文忠認為,這種情境有失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形象,建議特區政府考慮在機場設立電子支付的士專線,長遠更要提升的士業電子支付的滲透率。

他強調,有人一直以為司機不願轉型,實情卻非如此,「其實不少車主和司機均願意行出一步,乘客也樂意行出一步,所以政府都應該多行一步,例如強制要求全港18,163部的士安裝至少一種電子支付,這樣就可以事半功倍。」

有業界中人透露,的士和資訊科技界一直不乏出錢又出力的有心人為行業提升。年前,有人自掏腰包投資數百萬元開發支付系統,一度獲3,000名司機使用,近日再有聚合支付平台Wonder免費為車主將咪錶升級,讓咪錶與電子支付平台互通,乘客只需掃描二維碼即可用電子支付,吸引逾200部的士試行。

推電子交易競賽 完成最多者獲獎金

負責該項目的Wonder業務發展主管周朗臣透露,在試行逾3個月以來,已完成數萬宗交易,每宗金額由數十元至逾500元不等。為鼓勵司機積極試用,公司更於每月舉辦司機競賽,完成最多電子交易的司機可獲500元獎金,以激發司機鬥心。近月勝出者之一是一名年逾60歲的司機,「證明年齡不是問題,只要有足夠誘因,令司機明白用電子支付只會賺得更多,不會少賺,自然樂意轉用。」

因應以往不少的士司機反映,電子支付「數期」長,例如一宗交易往往要兩三個工作天,司機才能提取款項或兌現,加上手續費等問題也令司機卻步,故Wonder將提供司機零手續費和「T+0數期」,即乘客付款後,款項即時轉入司機的虛擬賬戶,司機可即時提款。同時,為吸引更多司機試用,Wonder更找來車行合作,以免費將咪錶升級作招徠,期望參加計劃的的士能於年底前增至50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