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仕堯 圖片由香港藝術館提供
◆行書「放懷」為翟仕堯2008年接受亞視訪問時即場創作。
◆翟仕堯原本要送贈童年玩伴的作品。
◆翟仕堯喜愛寫「活水來」三字,此為寫的「活水」。
◆隸書「自以心競」
◆「山房天地」展示翟仕堯的生活與精神世界。
◆草書詩句「小亭老樹玉蘭花」

若說藝術是不斷的破舊立新,它的突破必然有一個過程,而作為其中的開創者,必然要有深厚的傳統根基,再從傳統中找到突破——香港書法家翟仕堯就是這樣一位開創者。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藝壇備受西方藝術思潮衝擊,翟氏跟隨呂壽琨學習新水墨畫得到啟發,開展了對書法藝術創作的多元探索。而他扎實的傳統書法根基,為他的破格創新提供了豐厚的滋養。香港藝術館近日呈獻「放懷天地——翟仕堯書法展」,甄選翟氏家人慷慨捐贈的123組珍貴作品中80多組展出,展現翟仕堯的書法世界。◆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依江

翟仕堯(1935-2009年)號周溪逸士,生於廣東東莞,1948年來港定居,中學時代曾短暫跟隨香港先輩書法家區建公學習書法,至1954年赴台灣師範大學修讀中國文學,其間師從文字學家高鴻縉等人,豐富了他的書藝與國學修養。今次展覽分為四大展區,由翟氏對古文字的研究探索開始,隨着藝境常新,最終抵達「放懷天地」的境界。

書藝中領悟立身之道

甫入展廳,映入眼簾的是翟仕堯的大篆作品「穎舞」二字。這一作品以裝置的形式裝裱,兩側綴以絲帶,呼應着「舞」字。香港藝術館館長(現代及香港藝術)俞俏介紹:「『穎』字本意是禾穗末端,引申意為筆尖的鋒毫,故『穎舞』呈現的是筆墨舞動的形象。」該作品從書寫內容到形式,都可以看出翟公是如何在研究古文字之餘,發展屬於他自己的當代表現。

中國書法除了講求文字美感,也重視在書寫中完善自己立身處世的修為。「以書立身」展區中就選取了「見賢思齊」四字來表現翟仕堯對自己的要求。展區內亦包括多幅翟公書寫的警言,他不僅長期鑽研古文字學,尤其專注銘文考究,更在書寫中領悟立身之道,惕勵自省,以達書道至高境界。如「自以心競」四字作品,居於展品正中,意思是不與他人比較,而以自己的心作為比較對象,這也是翟仕堯追求個人精進的表現。

「陶熔書畫」開創新面貌

基於對古文字的研究基礎,及受「新水墨運動」先驅呂壽琨啟發,翟仕堯將水墨滲化效果及色彩運用結合文字造型變化,探索出嶄新的書法面貌。在「陶熔書畫」展區,館方選擇了翟仕堯的一幅《魚樂》與他的一對篆書聯同時展出,畫中融合了古文字「魚」的形態,似畫又像書法,結合篆書聯,可以更加感受到作品中圖像意趣與水墨韻味。

翟仕堯受呂壽琨影響,在紙、墨、彩及用筆構形上都精研考究,他有意在作品中融入當代意識及當代美學,大膽用不同顏色寫書法,或者採用不同裝裱方式,令書法作品更加多姿多彩,貼近生活,但這也引來不少非議。俞俏說:「作為開創者,有時是需要力排眾議的,但他的作為也影響了年輕一輩的書法家,他們現今所作的新嘗試,是以七十年代翟公所作為基礎的。我覺得有先驅者的足跡在,可以給予新一代更多底氣。」

寓居離島的樸素人情

「山房天地」展區展出的是與翟仕堯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作品。香港繁華地,翟仕堯卻選擇居於離島長洲,遠離城市繁囂,貼近自然和小島樸素的人情。翟氏住處風景幽美,他以「雨洗山房」和「榴紅山館」命名自己的居所。展區中值得留意的是作品草書詩句「小亭老樹玉蘭花」,翟仕堯作這首詩描述他在長洲居住的環境和生活:「山居舊館綠交加,滌研焚香瀹茗茶。曲院漏牆金鳳瓦,小亭老樹玉蘭花。」翟仕堯太太名中有一個「蘭」字,因此詩既是寫生活,也是寫兩人之間的情感,清幽平靜的山居生活,躍然紙上。

翟仕堯喜歡雨水,作品「潤合春雨」置於展廳中間。他也喜歡朱熹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其中「活水來」三個字,他反覆寫了無數次。俞俏認為,這句詩也對應了他的創作意念,從古文字中習得的傳統,令得他的創作一直有活力和生命力,又能夠找到書法的源頭所在。

展區中最後一幅作品,是行草詩句「彼此蒼顏健在,百分芳酒獻壽杯」。翟仕堯作為知名書法家,但並不清高,他們夫婦與長洲的鄰里交好,那裏的人幾乎都認識他們。這幅字是在翟氏晚年回鄉偶遇幼時好友後,回港寫給友人的作品。那時他剛剛歷經大病,是在太太扶助下才完成了如此大幅的作品,以表達對友人長壽、幸福美滿的祝願,筆力雄健豪放,感情真摯。不過當寫完後,友人卻已離開東莞,失去音信,因此這張書法才又回到翟家,現在呈現在觀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