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近日內地多個社交平台以「國際金融中心遺址」形容香港,簡單說,有關說法不足為懼,畢竟網上充斥不同言論,有人會穩紮留言,有人選擇嘩眾取寵。香港應該做的,不是在乎網上言論,而是認真檢視自身優勢及弱項。

以事論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家的金融需求不容忽視,當中包括內地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及集資者。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不論是貨幣自由兌換、基建穩健高效、法制與海外接軌等各方面,均吸引內地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及集資者。

在全球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的情況下,歐美勢力藉污衊香港以打擊國家,是無可奈何的事。而內地個別網民貶低香港,不論是戲言或是認真,香港要在乎的,其實不是不容質疑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而是內地市民看待香港的眼光。

香港須檢視自身優勢弱項

打鐵還需自身硬。以往內地市民認為香港是福地,遍地黃金,爭相到訪香港。然而,隨着國家經濟起飛,加上香港在2019年發生修例風波,以及受疫情影響,不單海外社會,連內地市民對香港的看法亦出現改變。舉例說,現時來港的內地遊客嚮往文化深度遊,而不是過去的豪華消費。香港旅遊業亦要調整策略,改變方針。

在金融領域,正如先前所說,香港是國家對外的金融窗口,運作模式不是上海可以比擬。現時香港首要做的,是向海外投資者說明「一國兩制」的運作,以及香港是中國一部分,但卻奉行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擁有獨一無二的優勢。

要留心金融科技發展

另一方面,香港金融市場淡靜一定程定受內地經濟影響,但金融市場的範疇廣泛,例如家族辦公室、新興金融資產及中東資金等。同時,香港要擁抱科技,亦要留心金融科技發展,不過不要為做而做。數年前盛極一時的虛擬貨幣、區塊鏈等,技術層面有利各行各業發展,不過又是否應該成為炒賣的金融資產,值得深思。

最後,股市成交是國際金融中心的其中一個重要指標。香港股市表現實在疲弱,更被台灣地區及印度迎頭追趕。恒生指數近年不斷改革,但現時只有16,000點左右,究竟革新的目的何在?恒生指數又代表什麼?反映什麼?香港要對症下藥,下調印花稅只是第一步,未來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