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總裁余偉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競文)就推動經濟綠色轉型,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昨出席一個與ESG相關議題的活動時表示,亞洲區在未來30年需要約66萬億美元資金去推動經濟綠色轉型,故此需要公營和私營資本合作,亞洲佔全球碳排放量近半,所以在促進經濟轉型的同時也要與維持可持續性之間取得平衡,因為不能單靠切斷非綠色行業的融資渠道減碳,以免影響各國的能源供應及經濟增長。

外匯基金增綠色及ESG資產

余偉文稱,外匯基金的投資組合中已設立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正持續增加綠色及ESG資產,並計劃在私募領域設立平台,促進亞洲資本循環投資綠色轉型,未來會在債務端做更多工作,為香港建立綠色金融生態系統。

亞洲公益事業研究中心(CAPS)聯合創辦人兼理事長陳啟宗表示,亞洲正處於氣候變化的第一線,社區越是脆弱,受到的影響就越為嚴重,在思考和應對氣候挑戰時,全球範圍內存在着南北差距。CAPS夠提供一個平台,讓來自亞洲的聲音討論亞洲社區內的實際情況,以及當地公司和組織如何適應和減緩環境變化,更深入地了解有關需求和背景,將使亞洲企業和慈善機構的參與行動更加積極,也更有意義。

亞洲公益事業研究中心昨發表研究報告《重建綠色:亞洲應對氣候變化之策》,該報告對來自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印度、印尼、日本和韓國等10個亞洲經濟體的163家企業、基金會和非營利組織的個人和專家進行了訪談,旨在分析亞洲企業、投資者、慈善家等私人資本如何應對當前的環境。

扶貧和環境保護之間取平衡

該報告指出亞洲經濟現實情況的影響和家族企業的主導地位,亞洲地區主要由新興市場組成,因此必須平衡各種相互競爭的議題,以全面滿足當地的需求,例如在扶貧和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其次,亞洲許多企業的主要股東和決策者也來自家族,商業領袖將公司視為體現其家族價值觀和傳承的載體,許多富裕家族亦會通過企業社會責任(CSR)項目來開展慈善事業。

報告稱,由於家族歷史淵源和其業務運營所在地的影響,商業領袖和慈善家們與該地社區建立了聯繫。這種聯繫和歷史使他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當地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可能影響變革的群體和網絡。

此外,報告指,絕大多數的氣候減緩和適應工作都在公司內部開展,個人慈善往往與業務營運緊密結合,從而形成對環境、公司和社區同時有利的全面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