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明 立法會議員

區議會競選目前正如火如荼進行,各區的候選人爭相展現自我,社會各界也齊聲呼籲市民踴躍投票。作為香港完善地區治理體系、重塑區議會後的首場全港大型選舉,今次選舉將影響未來特區政府能否改善地區行政治理效能,從而貫徹良政善治,逐步引領香港實現由治及興。筆者認為,就進一步推動市民參與選舉投票,特區政府可從目前區選選戰氛圍較薄弱的鄉郊地區入手。

鄉郊地區具有居住人口少、密度低及較分散的特點,往往令政府和候選人疏於投放資源、精力來做宣傳。以打鼓嶺區為例,區內主幹道兩旁的欄杆和街燈上,較少見到政府就選舉宣傳的橫額和燈柱旗,這些全部都是在市區隨處可見、大量投放的宣傳品,更遑論市區內懸掛的各種大型宣傳廣告和海報。而候選人雖有在鄉郊投放個人宣傳橫額,但候選人如何安排付出更多時間走遍鄉郊、甚至落村探訪一下村民,讓鄉郊地區感受到更多誠意,更取決於候選人個人的競選策略。這兩者共同促成的結果是,鄉郊的選舉氛圍難免遜色於市區。

政府應在鄉郊增撥宣傳資源

對於政府而言,選舉宣傳是期望更多選民履行公民責任參與投票,透過民主機制篩選出能解決民生難題、推動地區發展的賢才。事實上,香港每個選區實際面臨的難題不盡相同,而新界的選區確切有解決鄉郊事務的實際需求,鄉郊居民的意見同樣重要。因此筆者認為,政府在鄉郊適當地增撥宣傳資源,增強鄉郊的選舉氣氛是合情理的。

同時,政府也應就新選制的變化主動向村民宣傳,及時釋除疑惑。例如北區的選區名被改為極富地域特色的「紅花嶺」和「蝴蝶山」,很多村民乍一聽到還以為要上山投票,政府部門有必要做足說明,告知村民選區名與票站的區別,以及被劃分票站的具體位置。

而對於候選人,從功效角度來看,選舉工作是為了爭取更多人而非所有人的選票,在市區與鄉郊間投入資源、時間和精力獲得的效益並不等同;向人流更加密集的地方傾斜,盡可能讓更多的區內居民接觸到候選人才是關鍵,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另一方面,「廣撒網」式的宣傳也面臨着邊際效益縮減,部分居民難以被宣傳所打動的問題。因此,以前打電話、「掃樓」這種看似繁瑣、效益不高,卻能和地區選民有更深度互動的方法,得到廣泛使用。而在今次選區、選民大幅擴大的情況下,筆者聽聞也有候選人會開展「洗樓」,在讚揚其耐心、態度的同時,也證明鄉郊具有一定的爭取價值。

提供免費交通便利長者投票

因此,就促進鄉郊地區更積極參與選舉投票,筆者認為,政府可投放更多宣傳資源,例如在主幹道、各村內投放更多宣傳品,讓鄉郊居民也感受到更濃厚的選舉氣氛;且政府部門也可調用地區力量,聯同地區組織一同落村宣傳,通過鄉郊地區架構將宣傳信息傳達至家家戶戶。

此外,政府可在投票日採取一定交通措施增加鄉郊選民的投票便利性。仍以打鼓嶺區為例,村民會對票站產生誤解的根本原因是,在上千公頃的鄉郊地區內僅設有兩個票站,對於很多村民,需要搭車加步行才能抵達,在便利性上與市區有天壤之別。筆者看到,今次政府為在內地工作、生活的港人設有鄰近邊境投票站,並提供免費接駁巴士。其實鄉郊也可沿用此政策思維,因鄉郊人口不多,僅設計幾條路線行經各村,班次也無需太密,為行動不便的長者提供來回票站接駁服務,就已可為便利長者投票提供很大幫助。

筆者認為,鄉郊在大型選舉參與度上仍有提升空間,期望政府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需求,推出相應的改善措施,相信能進一步提升鄉郊選民的參與意願,為共建美好社區提供更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