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拮」解作「拮据」(經濟境況不好,缺少錢,困窘)時讀「結」,而這亦是人們所認定的唯一讀音。對不懂讀的字,一般習慣「有邊讀邊,無邊讀字」,所以會把「拮」讀作「吉」,而事實上又有這個讀音;不過是在指用長矛刺時才適用。廣東人把「拮」引申作扎、刺。

廣東人有句:

針唔拮到肉唔知痛

相當於被針扎的不是自己的肉就感覺不到疼痛。比喻痛苦、災難、禍害、不幸的事如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就不能領略、理解或體會當事人所承受的痛苦。對於那些沒有站在苦主的角度來說話,甚至說些不負責任的風涼話的人,有人會用類似以下的話語來斥責或諷刺他:

死係人哋個仔/死嘅唔係你個仔

此話說得相當精警,死的是人家的兒子會有何感受,意味着死的若然是自己的兒子就會知道箇中痛苦了。

示例1:

塊面擦傷留笪喇啫,最多咪少啲見人!

「針唔拮到肉唔知痛」,「死嘅唔係你個仔」!

廣東人會叫用手「拿」做「揦」(拿4-2),大家不難看出這個字正是從「拿」音變過來的。「乞兒」,口語讀作「乞衣」。廣東人有句與「乞兒」有關的經典句語:

乞兒兜揦飯食

「乞兒兜」的飯是乞兒討來的,除了遇上好心人的那天,一般日子討飯都不容易。此話形容無良僱主剝削員工福利以自肥或諷刺政府沒考慮升斗市民的苦況而徵收一些費用、稅項等。

「卜卜」出自《啄木》,是形容鳥啄木的象聲詞。廣東人遇上很「脆口」的東西,如薯片、炸花生、燒肉皮、乳豬皮等均會用上「卜卜脆」或「脆卜卜」這個形容詞。「卜卜」口語讀作「薄6-1」或「岳6-1」(較少用)。

「卜卜脆」的東西的脆度會隨時間而減低,所以有人用此詞來形容青春會隨時間而減少。

示例2:

所謂「十八無醜婦」,女仔十七八歲就梗係「卜卜脆」喇!

又由於「卜卜脆」的東西易碎,所以有人用「卜卜脆」來形容生命,廣東人就有句:

人命卜卜脆

意指人的性命是非常脆弱的。

廣東話中「好雞」可指質素差劣。有粵語專家指出「雞」一般用作低等、低劣的代名詞,以「雞」作妓女的代名詞就是最好的例證,所以就有上述的意思。首先,是由於「妓」與「雞」的普通話發音都是「jì」,所以廣東人才把「妓」作「雞」,並非因當娼歸入低賤的行業。其次,根據筆者的考究,「好雞」其實是由「好低」音變過來,而「好低」是從「好低等/好低劣」簡化而得:

低/dai1;變聲母→雞/gai1

已故一代武術巨星李小龍於1964年在美國一個武術大賽中示範了一招「二指掌上壓」(2-finger push up)及一些中國功夫,技驚四座。就憑這段示範影片,他不久就獲得美國電視台垂青,繼而踏上青雲路。能做到這一招可謂「威風八面」,有人會用上一個看似粗鄙的「勁雞」來形容這類能人異士。「勁雞」中的「雞」當然不會是「好雞」中的「低」,而是由「威/wai1」音變過來;「勁雞」就是「勁威」,是褒詞而非貶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