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勤 立法會議員

「香港財經論壇2023」日前舉行,主題為「探討香港國際化之優勢與高質量發展」。面對不斷變幻的國際形勢,邁向由治及興的香港如何謀劃下一步發展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在致辭時,明確指出香港具有無與倫比的國際化優勢,並以三點看法加以強調,指明繼續堅持國際化優勢對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傳遞出中央對香港獨特優勢的重視和支持,進一步鞏固各界對香港前景的信心。

鄭雁雄首先指出「堅持國際化特色是香港揚名立萬的成功密碼、信心之源。」40年前國家實施改革開放,香港第一次利用自身的國際化優勢,分享到國家這架發展快車的巨大成果。憑藉自身與世界經濟的緊密聯繫,香港經濟乘國家改革開放之勢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迎來了騰飛。

國際社會對港抱持信心

這些成功的例子更加令香港市民堅信,我們能夠從一個中國南海沿岸的小漁村,變成今時今日在國際經濟體系中舉足輕重的金融、經貿樞紐中心,靠的便是多年來努力精心打造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準則,以及四通八達的物流網絡等無與倫比的優勢。香港能夠揚名立萬成為國際大都會的基礎在於此。

鄭雁雄的第二點看法提到,「發揮國際化優勢是香港由治及興的必由之路、康莊大道。」近年來隨着香港進一步強調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性,加之國際地緣政治發生的深刻變化,越來越多唱衰香港前景的論調開始出現,有人甚至抹黑香港國安法,指其實施會影響香港營商環境云云。這些與事實不符的負面論調,實際上已經並非第一次出現。在香港回歸祖國前夕,香港社會亦出現諸多對香港前途的負面看法,慫恿港人移民離開。但事實證明,香港回歸祖國後,在「一國兩制」堅定支持下,本港的國際化優勢有增無減,更在國家的推動下加入多個重要國際經貿協定和組織,香港的國際化優勢被進一步放大和強化。

隨着香港與內地和海外恢復通關,各類型的國際交流活動亦重臨香港。早前舉行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嘉賓陣容鼎盛,不乏業界翹楚;中東、東盟國家和地區對與香港加強合作,深感興趣。這些情況足以印證,世界各地仍然十分重視香港,對香港抱持信心。那些聲稱香港優勢喪失殆盡的批評聲音,皆是偽命題,可以休矣。

香港要搭通橋樑聯繫內外

鄭雁雄的第三點看法則提出,「善用國際化平台是香港服務國家的優勢所在、貢獻所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青睞香港,不僅是因為香港優秀的營商、法治環境,更加是因為香港乃內地市場最大的外資接入地。內地走出疫情陰霾,經濟活動重新恢復,世界都在期待中國這一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能夠重新開足馬力,近水樓台的香港特區自然得到各國企業的青睞,期望能夠透過香港進入廣闊的內地市場。

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中,香港進一步發揮國際化的優勢和平台作用,便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國家近年來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充分與各國共享中國式現代化帶來的機遇,有越來越多國家有意與中國加強合作,國家在國際上的朋友可謂越來越多。香港作為國家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一方面要與西方社會的「老朋友們」保持聯絡,鞏固加深經貿關係,減低發生可能摩擦的風險,另方面要積極主動聯絡東盟、中東等地區的「新朋友們」,向他們充分介紹廣闊的內地市場機遇,解釋香港如何幫助他們進入這片廣闊市場。這是香港在國家邁向新征程期間,應為國家作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