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盈慧
生男好,還是生女好,孩子未出生前,大多數將為父母者都說無所謂,有趣的是,認為「一個就夠了」的,除非這「一個」是男孩子,如果頭胎是女,這大家姐則很少是獨女,通常接着必有弟妹;如果老二是男孩子,父母算是完成心願,認為真的「兩個夠晒數了」。
萬一接下來出生的是二小姐,老三還不是男孩子的話,往後出現三四小姐「一條鳳」亦不出奇,可見大多數父母都渴望有個男孩子。
給獨生女兒取個男孩名字的父母,這心願就十分明顯了。前世紀老一輩的「萊娣」,雖然還是女孩子名字,諧音「來弟」便有深意;演員元秋原名「轉男」,她父母更坦白得可愛。
反之,有了兒子渴望生女,為兒子取個女性名字則較少見,但是父母經常不自覺給小男孩買來女孩子的衣服和玩具,同時跟朋友談話時流露喜歡女孩子,男孩為討父母歡心,也會不自覺心理趨向女性化。
農業時代父母大多重男輕女,今日父母受過男女平等教育,多已對兒女一視同仁,在家庭中呼吸自由空氣長大的女兒,比男孩子更像男孩子也是常見的事。
不知是不是現在有些男孩子過於聰明,看着很多應該由自己來做的事,女孩子都做得來時,就索性躺平放手由姐妹們去做,女孩子落得有男孩子本領,有時還主動幫她兄弟的忙,日久成才,踏足社會工作可與男生爭一日長短了,時下不少公司重用女職員便由此可見。
親友中好幾個一子一女家庭的女兒忙工作忙社交,在家的時間總沒兄弟來得多。有個家庭一家四口,父母和兄弟都沉默寡言,每天聽到的只有女兒一天到晚跟朋友打電話的聲音,父母說她自幼活躍,奇怪不知來自什麼遺傳基因。
幾個「好字」之家,女兒性格大都相似,男孩子反而比姐妹們更戀家,未知是否男孩子戴耳環後的新現象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