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德平 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明年第二季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專責策劃及舉辦推廣中華文化和歷史的活動,回應了習近平總書記早前在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七個着力」要求,正正是「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日後工作的重點方向。

有人會說,「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會不會只是擺擺姿態、交交功課而已?這的確也是一眾市民擔憂的問題。特區政府必須設定目標,也要有恰當的評量機制,鼓勵「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的一眾成員把想法「落地」,真正做到弘揚中華文化。

事實上,說好中國故事、說好香港故事,目前正是一個絕好的契機。

首先,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足夠的說服力。其次,全球「東升西降」的格局已經形成,尤其在新冠疫情一役後,這個大勢形成得越來越快。其三,所謂「不破不立」,作為「南大門」的香港,正經歷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階段,也是從「破」到「立」的階段,所以本屆特區政府擁有頗大的政治空間。

既然有此良機,那麼該如何去辦?「七個着力」已經有清楚的指示。

「七個着力」中,有幾個重點可以特別留意:「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驟眼看來,似乎工作不少,但香港其實已有一定基礎。

弘揚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

在「十四五」規劃中,國家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兩年來,香港一直朝着這方向發展,已有一定的成果。在2021年12月,教育局向全港中小學發出通函,公布《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特區政府宣布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更標誌着特區政府已放棄昔日的被動,改為主動領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如此看來,「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似乎正好整合了這些工作。所以,它的成立決非偶然,也不是無的放矢。

現在既然有了意識,也有布局,那具體該怎麼做?筆者認為可以圍繞「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個方面做工作。這方面事實上也是互為表裏、可以相互配合的。

孔孟二聖以「仁、義、禮、智」為核心,構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價值體系,後來發展成為了中國傳統倫理的核心要義。教育局《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內文中,指出「中華文化是華夏民族的智慧結晶,是學生品德陶造的瑰寶」,扼要闡述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而且,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早已根植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所以推行起來是水到渠成。

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

當然,價值觀畢竟是相對抽象,因此必須借助更為「貼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綜觀「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可以發現絕大部分的「非遺」項目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很大程度上是與大灣區各城市之間有着「文化脈絡」的關係。因此,社會大眾會對相關課題有更深刻的體會,也可更具體地明白「賡續中華文脈」的意義。

再者,在近幾年內地各級政府的帶動下,非遺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產業,更成為國民趨之若鶩的一個熱潮,無論是旅遊產品或是商業活動都加入不少非遺元素。「國風」與「非遺」的結合,帶動起一股「國潮」颶風,橫掃各個年齡層,同時也漸漸發展成中國面對世界的一個「品牌」。

總的來說,「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從無到有已經是一種創舉,是值得肯定的。接下來,必須着力地利用好這新搭建的平台,切實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本身就負有向世界宣揚中華文化的使命,因此必須用好「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這個平台,做好「領頭羊」的角色,帶動社會各界一同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說好香港故事,說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