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舉行啟動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弦)「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昨日正式啟動,未有已知糖尿病或高血壓病歷的45歲或以上香港居民,即日起可到地區康健中心登記參加,在政府資助下,以低於私營醫療市場的價格接受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和治療服務。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昨日透露,已有30個醫療機構、逾400名家庭醫生、共600個服務點參與計劃,對短時間內有眾多私家醫生響應,他形容感到「好開心」。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昨日在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舉行啟動禮,盧寵茂出席啟動禮時表示,現時已有超過400名家庭醫生登記參與計劃,提供超過600個服務點,超過七成醫生於治療階段診症收取的「共付費」,低於或等同政府建議的150元,反映政府建議的定價相當合理及準確。

他續指,雖然逾兩成參加的醫生收費高於建議水平,亦有個別醫生收費800元,他理解是醫生因應自己的資歷、經驗、服務地區及人群收費釐定收費,但最起碼要做到收費透明,而市民也有選擇權,相信市民的選擇亦會改變定價。

擬明年邀大學評估是否加碼

盧寵茂指出,局方會考慮於明年初邀請一些大學機構研究今次計劃,在病人層面、醫療界別層面,以及政府層面的效益,評估計劃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再決定是否擴闊計劃範圍。

盧寵茂指出,香港人均壽命領先全球,不過,長壽是優點,也是壓力點,希望市民不只是更長命,也可以更少患病、更加健康。而今次計劃可達至三贏局面,市民可獲得政府資助,只需付出一個可負擔的「共付費」便能在私營醫療市場接受相關篩查及跟進,私營機構可更好地發揮家庭醫生的角色,對整體公共醫療服務亦有很大幫助,可推動建設更健康的香港。

盧寵茂表示,政府會繼續加大力度推動基層醫療發展,這個計劃以預防為中心,以社區為本,確保醫療服務的公益、積極和可持續性。

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周嘉俊表示,該計劃是策略性採購的標誌性項目,其設計和落實的經驗甚具參考價值,期望政府通過評估計劃汲取經驗,持續改善並推動策略性採購的應用。

周嘉俊指出,若有20萬市民參與計劃,有機會於短時間內吸引大量市民登記成為地區康健中心的會員,或構成服務瓶頸,建議政府考慮簡化會員登記程序,延長服務時間,並增聘兼職人員,讓該計劃得以有效推展。

周嘉俊表示,留意到有部分醫生對「共付費」金額及可處方的藥物存在疑慮,建議政府設立渠道收集醫生的意見以對症下藥,具策略性地加強解說,令家庭醫生的招募工作更為有效。